共25题,约8800字。
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 匪我愆(qiān)期 盛(chéng)以锦囊
洎(jì)牧以谗诛 尔卜尔筮(shì)
B.以三矢赐(sì)庄宗 无食桑葚(shèn)
身死国灭,为(wèi)天下笑 渐车帷裳(chánq)
C. 修我戈(ɡē)矛 静女其娈(1uán)
洵(xún)美且异 方其系(xì)燕父子以组
D. 帝高阳之苗裔(yì) 摄(shè)提贞于孟陬
惟庚寅(yín)吾以降 扈江离与辟芷(zhǐ)
2.下列加点词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
A.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率:大概 匪我愆(拖延)期
B. 抑本其成败之迹 本:本来 静女其娈(修长的样子)
C.此三者,吾遗恨也 恨:遗憾 修我戈矛(古代的长柄武器)
D.原庄宗所以得天下 原:推究根源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适:贬职
3.下列各句加点的词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火尚足以明也 ②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③逸豫可以亡身 ④ 且庸人尚羞之
⑤将军身披坚执锐 ⑥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⑦素善 留侯张良 ⑧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⑨函梁君臣之首
A.①⑦/②⑨/③/⑧/④/⑤⑥
B.①⑥/②⑨/③/⑦/④⑤/⑧
C.①⑦/②⑧/③④/⑨/⑤⑥
D.①⑦/②/③④/⑨/⑤⑥/⑧
4.下列各组句子中均有“相”,哪一组的意义和用法均不相同( )
A. 枝枝相覆盖 B. 及时相遣归
叶叶相交通 相见常日稀
C. 会不相从许 D. 还必相迎取
出郭相扶将 誓不相隔卿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自可断来信
B.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府吏见丁宁
C.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叶叶相交通
D. 可怜体无比/ 感君区区怀
6. 阅读屈原的《国殇》,分析诗后各项,有误的一项是( )
国殇
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袍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注】这是一首追悼阵亡将士的祭歌。
A.首段开头四句描写了战争的残酷、激烈,凸现了我军将士的英雄形象。
B.首段后六句描写经过激战战场一片惨象,连天公神灵都怨怒不已。
C.“带长剑兮”二句是回忆牺牲的勇士们生前的雄姿。
D.第二段通过对“国殇”、英魂的礼赞,进一步歌颂这些死难将士为战胜敌人奋不顾身、为国捐躯的牺牲精神。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孝”是一种被社会规定的伦理道德规范,作为人人所应当遵守服从的道德操守,带有强制性和公共舆论性的监督性质。进入到21世纪的现代社会,子女与父母的关系,早已破除了“父父子子”长幼尊卑的传统儒家文化的家庭等级观念,以及养儿防老的“投入----回报”关系,而更多地体现出平等、尊重、关怀和理解。“二十四孝”的历史故事中,把肉割下来给父母煲汤,发生在物质极度匮乏和贫困的情况下;“父母在不远游”产生于交通、信息极不便利,疾病频发的时代。而现代,除了献血捐肾等等特殊情况,父母亲需要的更多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