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苏教必修4(江苏专用)专题四 走进语言现场单元训练+综合测试+课时训练4份(6份打包)
【赢在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苏教必修4(江苏专用)单元训练:专题四 走进语言现场.doc
【赢在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苏教必修4(江苏专用)课时训练:15_不自由毋宁死.doc
【赢在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苏教必修4(江苏专用)课时训练:16_奥林匹克精神.doc
【赢在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苏教必修4(江苏专用)课时训练:17_永不消逝的歌声.doc
【赢在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苏教必修4(江苏专用)课时训练:18_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doc
【赢在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苏教必修4(江苏专用)综合检测_.doc

  专题四过关检测
  (时间:90分钟 分数:100分)
  一、选择题(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钦佩(qīn)       沉湎(miǎn)
  桎梏(zhì ɡù) 英勇卓绝(zhuō)
  B.单薄(báo) 劫难(jié)
  签名(qiān) 不屑一顾(xiè)
  C.拯救(zhěnɡ) 痴迷(chī)
  解决(jiě) 薄利可图(bó)
  D.幼稚(zhì) 偏差(chà)
  轩昂(ánɡ) 磊拓嵯峨(cuó é)
  解析:A项,“卓”应读zhuó;B项,“薄”应读bó;D项,“差”应读chā。
  答案:C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焚毁  辩别  船舶  混凝土
  B.趋向 蔓延 阻梗 什刹海
  C.缄口 困惑 费除 杀手锏
  D.崩溃 逊色 敝端 交通岛
  解析:A项,“辩”应为“辨”;C项,“费”应为“废”;D项,“敝”应为“弊”。
  答案:B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春联是仅在春节这一特定时节张贴的对联,而对联还有其他种类,如婚联、寿联、挽联,以及为园林建筑   的楹联等。对联的撰写,往往注重其   与品位。尤其是名联佳对,文辞讲究,意蕴丰富,   起来朗朗上口。
  A.题写  内涵  吟咏
  B.题签  内涵  涵泳
  C.题写  蕴含  涵泳
  D.题签  蕴含  吟咏
  解析:“题写”指书写,“题签”多指为书籍、卷册封面题写标签。“内涵”多指内在涵养,“蕴含”指包含。“吟咏”指吟唱,声调有抑扬地念,“涵泳”指反复玩味和推敲。
  答案:A
  4.(2014•广东高考)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贝母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鳞茎具有止咳化痰、清热散结的神奇功效,常常采集起来,加工成药材。
  B.此次《环境保护法》修订,历时两年,前后经过了多次审议,如今终于定稿,在环境优先于经济的原则上已达成一致并写入法律。
  C.一段时间以来,汉字书写大赛、非遗保护等文化现象引人注目,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已越来越为国人所认知。
  D.马尔克斯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不仅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以及拉美“文学爆炸”的先驱,还是记者、作家以及电影工作者。
  解析:A项,偷换主语,可以改为“常常被人们采集起来”或“人们常常把它采集起来”;B项,语序不当,先“达成一致”,后定稿;D项,不合逻辑,可改为“它不仅是记者、作家、电影工作者,还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以及拉美‘文学爆炸’的先驱”。
  答案:C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遍布华夏的古村落,作为乡土建筑的精华       ,       ,       ,       。       ,       ,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形成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①却辉映着辉煌的过去
  ②鲜明地折射出中国悠久的历史
  ③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④它们看似陈旧
  ⑤生动地展现着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
  ……
  课时达标训练16 奥林匹克精神
  一、夯基训练
  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崩溃(kuì)      纯粹(cuì)
  阐述(chǎn)  黄褐色(hè)
  B.萦绕(yíng)  严峻(jùn)
  劫难(nán) 沉甸甸(diàn)
  C.绚丽(xuàn)  歧途(qí)
  束缚(fù)  荧光屏(yíng)
  D.坟茔(yíng)  崇尚(chóng)
  慷慨(kǎi) 声誉(yù)
  解析:B项,“难“应读nàn。
  答案:B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恢复  整顿  赋与  凝聚
  B.愚蠢  荆棘  束缚  慷概
  C.诞生  天赋  施加  振奋
  D.索绕  破晓  羞愧  盎然
  解析:A项,“与”应为“予”;B项,“概”应为“慨”;D项,“索”应为“萦”。
  答案:C
  3.(2014•江西高考)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时下,概括中国教育病症最流行的    莫过于“应试教育”。
  (2)你们这样对待远道而来的客人,    太不礼貌了吧。
  (3)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国海监船进入钓鱼岛海域活动    。
  A.词语 不免 无可厚非 B.词汇 不免 无可厚非
  C.词汇 未免 无可非议 D.词语 未免 无可非议
  解析:词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是指词语的某种集合体,可见(1)中应选“词语”。“不免”是“免不了”,“未免”有“不能不说是……(表示不以为然)”的意思。(2)中应选“未免”。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做得妥当。无可厚非: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3)中应选“无可非议”才合适。
  答案:D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终身教育制度的建立,不仅为那些因各种原因未能完成学业的人打开了一扇大门,也为那些对知识有着更高需求的人提供了机会。
  B.报告团成员结合亲身的经历,深情地讲述了罗阳同志生前刻苦攻关的事迹,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深深打动了现场的听众。
  ……
  课时达标训练18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
  一、夯基训练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蔓延(màn)      市侩(huì)
  蔷薇(qiánɡ) 颐和园(yí)
  B.衙署(yá) 嵯峨(cuó)
  轩昂(xuān) 什刹海(shà)
  C.琼花(qiónɡ) 毗邻(bǐ )
  船舶(bó) 阻梗(ɡěnɡ)
  D.嘈杂(cáo) 弊端(bì)
  幼稚(zhì) 壮硕(shuò)
  解析:A项,“侩”应读kuài;B项,“刹”应读chà;C项,“毗”应读pí。
  答案:D
  2.下列各句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周一到周五要上课,觉得很枯躁,到了周末有两天时间可以放松,那就到大自然中去吧!
  B.孟子告诉人们要用仁义道德的力量统一天下,同时要对国情明查秋毫,体察民情。
  C.在这场闹剧当中,没有支持者与反对者,人们都只扮演着旁观者的角色,看一些人和一些企业厚颜无耻、巧言令色。
  D.宽敞、物品繁多的现代超市似乎成了家长们的托儿所,孩子们的游乐场。殊不知这里面危险多多,敝害重重。
  解析:A项,“枯躁”应为“枯燥”;B项,“明查秋毫”应为“明察秋毫”;D项,“敝害重重”应为“弊害重重”。
  答案:C
  3.(2014•山东高考)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本报这次开展的讨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稿件之多,范围之广,    之强烈,出乎意料。
  (2)有关领导在会议上强调,要重视秋冬季森林防火工作,一旦发现火情,就要及时处置,严防火势    。
  (3)这几年虽然很艰难,但我的付出    没有白费,经过刻苦的学习和长期的实践,我练就了比较过硬的本领。
  A.反映   曼延   总算
  B.反应 蔓延 总算
  C.反映 蔓延 终于
  D.反应 曼延 终于
  解析:(1)反映:①光的反射、反照,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②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反应:①有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的相应的活动;②化学反应;③打针或服药所引起的呕吐、发烧、头痛、腹痛等症状;④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根据语境,第一句应用“反应”。 (2)“曼延”指延伸得很长;连续不断。“蔓延”指如蔓草滋生,连绵不断。引申为延伸,扩展。根据语境“火势”,该句应用“蔓延”。(3)“总算”表示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或经过一番努力以后某种愿望终于实现。“终于”是副词。到底;终究;毕竟。根据语境“这几年虽然很艰难”,该句应用“总算”。
  答案:B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专家强调,公共场所戒烟规定远不能解决我国公共场所的烟害问题,国家控烟立法已经刻不容缓,劝阻青少年戒烟也显得尤为重要。
  B.目前我国进口产品进入流通环节,除国家要收取17%的增值税外,国内零售商又习惯于向供货商收取名目繁多的进店费、上架费、节庆费等费用,这些费用最终又由消费者来“买单”。
  C.在两会的遏制态度、刚性需求几乎消耗殆尽以及投资需求的观望气氛等因素的影响下,高房价将在向上、向下的通道上作怎样的调整备受关注,楼市似乎正面临着一个新的拐点。
  D.铜川昌盛煤矿重大责任事故之所以能被隐瞒一年,是因为煤矿老板用重资买通了煤炭局的官员,并和当地主管媒体的官员相勾结的结果。
  解析:A项,否定不当,应去掉“阻”字。C项,语意重复,“几乎”与“殆”语意重复,应删去“几乎”或“殆”。D项,句式杂糅,“是因为……的结果”杂糅,应删去“因为”或“的结果”。
  答案:B
  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仿建复古商业街,不仅会造成城市历史文脉的割裂,最终也会形成千城一面的平庸景致。
  ②破解城市发展中新与旧的难题,关键是需要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