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有26道题,约13790个字。

  2016年长泰一中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拒绝“拿来”的校园文化
  走进现在的校园,“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些久经岁月洗礼的中外名言被信手拈来复制、粘贴在学校的醒目位置,其为激励学生刻苦学习的“良苦用心”不言而喻。套用当下流行的一句广告语,就是“我们不生产校园文化,我们只是文化的‘搬运工’”。 
  然而,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是,丰满的“拿来文化”遭遇了现实的骨感。经过学校和教师“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大气、典雅、庄重的校园文化往往“水土不服”,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很远的距离,难以让学生产生思想和认识上的共鸣。许多学生只是“走马观花”地浏览或者是“一瞥了之”,甚至视而不见。校园文化因此沦为“花瓶”,校园文化建设的效果大打折扣。 
  表面上看,许多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的热潮中旗帜鲜明地奉行“拿来主义”,缘于他们过度迷恋文化的原貌,总想为学生打造一个原汁原味“无污染”的原生态文化体系。然而,究其根本,是学校管理者“不劳而获”的惰性思维使然。 
  毋庸置疑,中外优秀文化理应得到传承,但学校管理者应该辩证地运用“拿来文化”。如果一味地生搬硬套就会不切实际,无法激起师生的情感共鸣。 
  文化是一所学校发展的“软实力”,而真正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向心力的校园文化,必须注重文化的再造与创新,让经典文化历久弥新,融合时代发展特色。因此,校园文化建设不能一味原本地照搬优秀文化,要摒弃“拿来主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正确厘清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坚持继承中创新、创新中发展,进而让文化焕发时代特色,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拿来的只是别人的文化,原创且切合实际的校园文化,才能让学生在感受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增强民族文化的自信与自觉,激发学生文化创新的潜能。比如,引用这句耳濡目染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时,我们可以站在学习是一种乐趣,是一种情操,以及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角度,将其创造性地转化成“书山有路‘法’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对传统文化的创新式传承,重新赋予其时代的韵味,不仅能彰显出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时代张力,更能让孩子们消除视觉疲劳,中听入耳。 
  接地气,才能聚人气。每个地方都不乏历史文化名人、英雄人物等丰厚的人文资源。建设富有特色、富有生命力的校园文化可以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地利用本地资源,充分释放区域特色文化的优势和独特价值,切实做到“为我所用”,让学生真真切切地触摸到自己家乡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进而徜徉于先辈们的思想、文化、精神之中,如此才能情不自禁地“亲其师,信其道”。 
  另外,每个时代都有公众熟知和喜爱的流行文化,将时代流行元素巧妙地嫁接到校园,可以有效地提升校园文化的时尚感,增强文化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友谊且行且珍惜”“有钱不任性”……这些都是创新校园文化的鲜活素材,不应游离于学校管理者的视线之外。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要走“原创路线”,深入开发和创新优秀文化资源,营造特色浓郁的校园文化环境。只有这样,才能聚焦和释放校本文化的“人气”,真正让校园文化“软实力”变成素质教育的“硬功夫”。
  《中国教师报》2015年10月14日第3版
  1.下列关于“‘拿来’的校园文化”的解说,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些为激励学生刻苦学习的“良苦用心”的久经岁月洗礼的中外名言就是“拿来”的校园文化。
  B.这些大气、典雅、庄重的校园文化往往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很远的距离,难以让学生产生思想和认识上的共鸣,让学生感到“水土不服”,接受不了。
  C.校园文化因为“拿来”沦为“花瓶”,导致校园文化建设的效果大打折扣。许多学生只是“走马观花”地浏览或者是“一瞥了之”,甚至视而不见。 
  D.“拿来”的校园文化一味地生搬硬套不切实际,无法激起师生的情感共鸣。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学校管理者“不劳而获”的惰性思维使得想为学生打造一个原汁原味“无污染”的原生态文化体系只能事与愿违。
  B.只有创新,与时俱进,才能建设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向心力的校园文化。
  C.原创且切合实际的校园文化,才能让学生在感受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增强民族文化的自信与自觉,从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D.学生普遍厌弃“拿来”的校园文化是因为它们是生搬硬套,失去文化的原貌。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譬如“书山有路‘法’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既注重文化的再造与创新,让经典文化历久弥新,又融合时代发展特色,学生自然喜闻乐见。
  B.建设富有特色、富有生命力的校园文化可以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地利用本地的人文资源。
  C.作者认为即使对传统文化的创新式传承,重新赋予其时代的韵味,也不能彰显出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时代张力,让孩子们视觉疲劳。 
  D.校园文化要鲜活靓丽,就要将时代流行元素巧妙地嫁接到校园,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校园文化的时尚感,增强文化的向心力与凝聚力。
  二、文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16分)
  4、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汝遽(jù)去吾勖(xù)勉 契(qì)丹 渔樵(jiāo)
  B祭祀(sì) 神妪(yù)牲畜(chù)仇雠(chóu)
  C泣(qì)下 沮丧(sàng)所溺(nì) 俳(fēi)优
  D少(shào)牢 兄殁(mò)南方异爨(cuàn)   呱呱而泣(ɡuā ɡuā)
  5、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径须沽取对君酌  B.敛不凭其棺
  C.而母立于兹D.侵晓窥檐语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思厥先祖父    B.人事音书漫寂寥
  C.几何不从汝而死也D.又可冀其成立耶
  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活用不同于其它三项是()
  A.函梁君臣之首B.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C.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D.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
  8、下列句中加点的字与“所谓天者诚难测”中的“诚”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乃能衔哀致诚B.诚知其如此
  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D.帝感其诚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