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题,约8100字。
高2006级零诊模拟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一卷和第二卷两个部分。第一卷的答案涂在机读卡上,第二卷的答案写在答题卷上,作文写在作文纸上。
第一卷
一、(1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端倪 悲恸 醉醺醺 自惭形秽 B杀青 蜿蜒 亮澄澄 惊惶失措
C付梓 熨帖 凉嗖嗖 鼎鼎大名 D兑现 怂恿 佼佼者 永保生机
2.下列各句中划横线处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 为顺藤摸瓜地找出犯罪嫌疑人的同伙和搜集充足的证据,公安人员多次到茶楼、酒吧 。
②要在鱼龙混杂的社会中立足,除了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外,还应吸取长辈为人 的经验。
③尽管《消费者保护法》已 多年,仍有商家无视它的存在,用自定的“霸王条规”侵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④同学会上,大家都谈到:难忘高三那一年,我们齐心协力,百折不挠,
多少令人望而却步的难关。
A侦查 处事 实行 度过 B侦察 处事 实行 渡过
C侦察 处世 施行 度过 D侦查 处世 施行 渡过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是( )
A在2005年的“成都花博会”上,一盆佛手兰因其色彩绚烂和花型别致,吸引了众多的参观者前去评头品足。
B某著名高校为减轻男女学生比例失调的程度,在高考录取中针对性别设立不同的分数线,这是不足为训的。
C一度传得沸沸扬扬的谣言——公招的交通局局长是由刘厅长耳提面命的——在事实面前不攻自破。
D说到反应敏捷,从我记事以来到工作以后接触过的形形色色的人中,他当仁不让地要数第一。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据出国人员培训部的陈主任介绍,今年报名参加小语种培训的人群中,相当部分是准备考取外语导游资格证的。
B城乡二元结构是计划经济时代遗留的产物,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和农村管理体制使农民很难享受到失业救济和社会福利。
C西部高校中诞生的第一本《教师礼仪手册》规定,老师上课前向学生鞠躬问候,在办公室接待异性学生应敞开办公室大门。
D成都开展的“泛舟游府河,水中揽明月”的中秋节庆祝活动,可凭船票免费领取河灯,体验水中放河灯的浪漫和温馨。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携带数吨硫酸铁粉末启航前往南极,以研究能否以硫酸铁为“肥料”促进南极海域海藻等微生物的生长来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
该小组的9名研究人员来自东英吉利亚大学和普利茅斯海洋实验室。预计科学家们将于2月开始进行实验,届时他们将把数吨硫酸铁倾倒入南极海域,同时还将向海中释放硫化六氟化合物示踪剂,该示踪剂可检测硫酸铁的变化和去向。
铁元素可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理论在本世纪20年代就被提出,此后科学家们一直在对这一理论进行检验完善。科学家们近年来在位于赤道的太平洋海域进行实验时曾发现,硫酸铁确实能起到让“蓝色海洋变绿”的作用。硫酸铁不仅可大幅度提高该海域硅藻等藻类的生长,而且一些微生物体内的叶绿素还因此增加了30多倍。
科学家们认为,在南极海域研究铁元素与海洋生产力的关系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因为南极海域被认为在地球海洋中是最“缺铁”的,而这种营养缺乏很可能对该海域海洋生产力造成了某种程度的限制。另外,与作为二氧化碳源的太平洋等海域不同,南极海域可吸收温室气体,其海洋生产力提高后可起到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目的。
不过,科学家们同时也指出投放硫酸铁后海中浮游生物会增加,这是否会成为一个新的温室气体来源尚需研究。
5.对文中画线的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不同海域生成与吸收二氧化碳的情况不同,它们的相互作用保持了空气含量的平衡。
B.不同海域生成与吸收二氧化碳的情况不同,南极海域海洋生产力提高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将出现负增长。
C.不同海域生成与吸收温室气体的情况不同,南极海域海洋生产力提高后,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效果将更显著。
D.不同海域中生成与吸收温室气体的情况不同,南极海域海洋生产力提高后,可吸收温室气体,并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
6.对国际科学家小组进行向海洋投放硫酸铁研究的可行性依据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本世纪20年代提出的铁元素可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理论。
B.硫酸铁可以让蓝色海洋变绿。
C.硫酸铁可大幅度提高海域硅藻等藻类的生长,促进叶绿素增长。
D.实验证明铁元素可以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
7.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向海中释放的硫化六氟化合物示踪剂既可检测硫酸铁的去向,也可辅助硫酸铁起到相应的作用。
B.海洋生产力包括让蓝色海洋变绿,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