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似花还似非花
学情分析(王玉芝).doc
9似花还似非花.ppt
观课记录(王玉芝).doc
教材分析(王玉芝).doc
教学设计(王玉芝).doc
课标分析(王玉芝).doc
课后反思(王玉芝).doc
评测练习(王玉芝).doc
效果分析(王玉芝).doc
宋词鉴赏专题
似花还似非花
——走进李清照的美丽情怀
学习目标:
1、诵读诗歌,抓住核心意象,体验愁情。
2、由词及人,深入研读诗歌,感悟词作愁的深刻意蕴和李清照美丽的情怀。
一、课前自学
(一)了解作者(知人)
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山东历城(济南市)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自幼受文学艺术熏陶。十八岁嫁给金石家赵明诚,夫妇感情甚笃,家庭生活平静美满,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靖康之难后,经历了离乱,丈夫赵明诚病逝,本人颠沛流离于江浙皖赣一带,流落异地,无依无靠,在孤寂凄苦中度过了晚年。有《漱玉集》。词风清新婉丽,是婉约派的代表。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 闲愁、离愁--清丽婉转
南渡后:表现思夫、思国、思乡 浓愁、哀愁--哀愁凄苦
(二)了解背景(论世)
读梁衡的《乱世中的美神》
(三)课前预习(初读)
1.回顾李清照的生平事迹和所学的其前期的作品,背诵《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一剪梅》《醉花阴》《武陵春》《声声慢》。
2. 李清照诗词中经常出现的意象是什么?这个意象还在你学过的哪些诗词中出现过?
3. 李清照的诗词中经常出现的一个表现情感的词语是什么?这个词语在不同的诗词中内涵是否相同?
4.李清照特殊的人生经历对她的诗词创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5.从李清照的诗词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李清照?
二、课中探索(品读)
(一)回忆《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思考:
1.藕花具有怎样的特点?你能联想到哪些旧诗词?
补充:《点绛唇》《如梦令》
[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刬(chǎn)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2.从以上三首词中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清照呢?
(二)品读《一剪梅》《醉花阴》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