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0380+8590+5790字。《先秦诸子选读》单元知识积累,有“名句默写”“熟语积累”“作文素材积累”,比较实用。

  第一单元知识积累
  陆川县中学高二语文高考考点补充资料(2016.03.10 冯展老师整理)
  一、名句默写
  1.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一)              (《论语•微子》)
  2.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一)      (《论语•微子》)
  3.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一)       (《论语•微子》)
  1.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二)
  (《论语•子罕》)
  2.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二)                                 (《论语•述而》)
  3.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二)
  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三)
  2.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三)
  (《论语•子张》)
  3.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三) (《论语•子路》)
  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论语•颜渊》)(四)
  2.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四)                                                   (《论语•颜渊》)
  3.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四)
  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 (四)
  1.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五)
  (《论语•述而》)
  2.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 (五)
  3.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 (五)
  ……
  第二单元知识积累
  陆川县中学高二语文高考考点补充资料(2016.03.10 冯展老师整理)
  一、名句默写
  1.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三)(《孟子•尽心下》)
  2.孟子曰:“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三)                           (《孟子•尽心上》)
  1.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四)
  (《孟子•梁惠王下》)
  1.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五)                                (《孟子•公孙丑下》)
  2.(孟子对齐宣王)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五) 
  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六)           (《孟子•滕文公下》)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告子下》) (六)
  1.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七)(《孟子•公孙丑上》)
  2.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孟子•告子上》) (七)
  二、熟语积累
  五十步笑百步: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或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讥笑别人。(一)
  不远千里:不以千里为远。形容不怕路途遥远。(二)
  1.民贵君轻:人民比君主更重要。这是孟子的民本思想。(三)
  2.独夫民贼:独夫,暴虐无道,众叛亲离的统治者;民贼,残害人民的坏家伙。指对国家人民有严重罪行的、残暴的统治者。(三)
  3.为渊驱鱼,为丛驱爵:比喻为政不善,人心涣散,使百姓投向敌方。爵,通“雀”。 (三)
  与民同乐:同百姓一同娱乐。后泛指领导与群众一起游乐,共享幸福。(四)
  天时地利人和:指作战时的自然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和人心的向背。(五)
  1.浩然之气:浩然,盛大、刚直的样子;气,指精神。指浩大刚正的精神。(六)
  2.揠苗助长:揠,拔。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六)
  3.富贵不能淫:富贵,旧指有钱财、有地位;淫,迷惑。指意志坚
  ……
  第三、四、五(《无》《鹏》《东》)单元知识积累
  陆川县中学高二语文高考考点补充资料(2016.03.10 冯展老师整理)
  一、名句默写
  治乱天邪?曰:日月、星辰、瑞历,是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天也。时邪?曰:繁启、蕃长于春夏,畜积、收藏于秋冬,是又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时也。地邪?曰:得地则生,失地则死,是又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地也。《诗》曰:“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康之。”此之谓也。  《荀子•天论》
  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老子》第三十三章)
  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第六十四章)
  1.伯昏无人曰:“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今汝怵然有恂目之志,尔于中也殆矣夫!”《无》(《庄子•田子方》)
  2.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庄子•外物》) 《无》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逍遥游》)
  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二、熟语积累
  天行有常:大自然的运行有一定规律。(三)
  1.伐功矜能:伐、矜,夸耀。指吹嘘自己的功劳和才能。形容居高自大,恃才傲物。
  2.自知之明:自知,自己了解自己;明,看清(明白)事物的能力。透彻地了解自己(多指缺点)的能力。指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
  3.轻诺寡信:轻易答应人家要求的,一定很少守信用。
  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合抱,两臂围拢,形容树粗大;毫末,指幼苗,比喻细小。粗大的树木都是由小树苗长成的。比喻大事是由小事逐渐发展演变而来的。
  5.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累,堆迭,积聚。九层高台,是从一筐土开始堆积起来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