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11课《竹林深处人家》精品教案.doc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12课《树林和草原》精品教案.doc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13课《空城计》精品教案.doc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15课《心声》精品教案.doc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17课《犟龟》精品教案.doc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18课《小溪流的歌》精品教案.doc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19课《基因畅想》精品教案.doc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1课《忆读书》精品教案.doc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20课《如果人类有尾巴》精品教案.doc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21课《论语》六则精品教案.doc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22课《世说新语》二则精品教案.doc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24课《木兰诗》精品教案.doc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2课《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精品教案.doc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3课《山中避雨》精品教案.doc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4课《风筝》精品教案.doc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6课《小巷深处》精品教案.doc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7课《我的老师》精品教案.doc
  《忆读书》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作品,理清记叙的顺序,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
  2、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把握文章要点,更好地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
  3、理解读书的好处,明确应该多读书,培养读书的兴趣。
  4、通过多种朗读形式,品位文中富有感染力的语句,感受作者所表达的“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的情感。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目标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给学生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朗读、探究。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要求如下:
  1、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词语,查词典,正音、释义。
  2、读顺文,能够流畅、清晰地朗读课文。
  3、读懂意,指文章大意,并能够指出不同时期、不同的书带给作者的影响。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谜语:“千层宝典一翻开,黑白纵横一排排,历代住事它记载,知识没它传不开。”
  2、名言:(1)、书是传播知识的工具。(2)、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读好文章,犹如聆听美妙的音乐,似乎每一个字都是有灵魂的,它们在那里活泼地跳跃着。许多字合在一起,就如同一个盛大的音乐会,各种乐器很和谐地奏着音乐。这种美的感觉,是自己在那一瞬间获得的,是自己所独有的。《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
  教学目标:
  1、了解马克•吐温作品,体会其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理清本文结构,提高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
  2、体会并掌握文中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句对表现中心和人物的作用;通过让学生自学课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锻炼学生无拘无束地表达思想的能力。
  3、了解本文叙事有详有略的写作特点以及作用;启发学生认识生活,认识社会,并尝试表现社会生活,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目标2.                       
  教学难点:目标3.
  教学方法:朗读、探究。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马克•吐温的幽默故事:
  1、一次,马克•吐温应一位富翁之邀去参加晚宴。主人为了炫耀自己的富有,每上一道食物,便说一遍它的价钱。当葡萄送上来时,主人又照例对客人们炫耀说:“这一粒就要一块美金哪!”这时,马克•吐温站起来大声说:“这东西太可口了,你能不能再给我6块美金?”
  2、一次,马克•吐温应邀赴宴。席间,他对一位贵妇说:“夫人,你太美丽了!”不料,那位妇人却说:“先生,可是遗憾得很,我不能用同样的话回答你。”头脑灵敏、言辞犀利的马克•吐温笑着回答:“那没关系,你也可以像我一样说假话。”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标题清晰明确地交代了作者要叙述的事件。“我”是指马克《木兰诗》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注释,工具书学习生字词;了解乐府诗的特点。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熟读并背诵课文。疏通文意,理清故事脉络。
  3、了解本文所用的修辞格;能结合诗句展开联想和想象;感受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4、了解诗歌表现的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教学重点:目标3.                  
  教学难点:目标4.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这首诗写的是一位女子代父从军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千百年来,这一巾帼英雄的形象家喻户晓,深受人们喜爱。全诗明朗刚健,质朴生动,具有浓郁的民歌情味。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领读,学生自由读全诗。
  2、《木兰诗》是北朝乐府中篇幅较长的叙事歌辞。“木兰”是人名,点明了诗歌叙写的对象,本诗叙写了与木兰有关的故事。
  3、《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北朝乐府民歌。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事和诗可能产生后魏,这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痕迹,但基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
  《乐府诗集》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民,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北歌,即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