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120个字。

  杨修之死
  学习目标
  1.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疏通文句,把握文意。
  2.概括典型事件,分析人物性格,学习本文通过典型事件展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探讨杨修的死因及做人的启示。
  4.培养、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从而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第一课时
  一、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庖官()夏侯惇()鸡肋()主簿()
  恃才放旷()分食讫()佯装()心恶之()
  大簏()伺察()谮害()麾军()
  阜()绰刀()
  2.解释下列重点词义。
  主簿:
  班师:
  恃才放旷:
  谮害:
  佯装:
  绰刀:
  适庖官进鸡汤:
  数犯曹操之忌:
  人皆不晓其意:
  丕如其言:
  植然其言:
  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
  3.作者简介。
  罗贯中(约1330~1400),名本,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相传是施耐庵的得意门生,才华出众,但时局动乱、政治腐败,才人志士流落荒野。罗贯中郁郁不得志,转而编著《三国演义》,以古鉴今,抨击时弊。他是继施耐庵之后,又一个以小说流芳百世的小说家。他广泛搜集材料,以史实为根据,创作了“七实三虚”的历史小说巨著《三国演义》。罗贯中在巨著中,借叙述魏蜀吴三国征战的历史故事,对暴政作了愤怒的抨击,提出了自己的鲜明政治主张——仁政。这个观点形成全书鲜明的拥刘反曹倾向。
  4.背景链接。
  《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第72回,故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以待时机。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进取。“杨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二、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整体感知
  1.文章记叙的内容是什么?

  2.课文围绕杨修数犯曹操之忌写了哪几件事?试着概括复述。
  3.找出后六件发生在曹杨之间的矛盾故事中,曹操心理反应的词语。
  4.再读课文,划分文章的层次。
  5.课文中哪些情节是顺叙?哪些是插叙?它们各有什么作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