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有17道题,约10260个字。

  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半期5校联考高一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对应的虚线框内。
  2.第Ⅰ卷和第Ⅱ卷中的单项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第Ⅱ卷用0.5mm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人只将答题卡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建设生态良好的美丽中国是我们的共同理想,而理想的实现必需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世界普遍追求的新型文明,它必须是人的实践主体性造就的当代文明进路与生态改善积极成果的内在走向的一致性状态。在技术实践上,生态文明不可能采取消极的环境保护方式,将人与自然、文明与生态隔绝,而是需要有一种将人的自由自觉实践发展和生态改善高度一致的方式,这就是“生态支持”。
  生态支持的人的实践主体性与工业文明时代的人的实践主体性有根本区别。生态支持要求人不再对自然进行统治,而是按照自然界的生态要求来改善生态。其人的实践主体性体现在对生态多物种权益的呵护,对生态价值的责任担当,对生态环境的积极的建设和改善,按照生态美的规律来造型。人的生产和生活不再是无度的,过度生产和过度需求都将被摈弃。生态支持的实践方式是绿色的、生态的,绿色实践和生态实践构成了生态文明积极进步的历史基础。为此,生态支持首先是对以往人们对自然榨取、统治、奴役等实践态度的摈弃,也是对以往资本化逐利生产生活方式,比如过度生产和过度消费、夸耀性消费的摈弃,更是对傲慢的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的摈弃。
  在生态支持基础上,人们在绿色生产-生活体系中将自己重新纳入一个与自然生态良性互动的完整体系中。人们可以让绿进沙退,改善荒漠;人们可以抚养濒危物种,以大量繁殖来抵御物种消失的厄运,积极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自然世界;人们可以按照生态规律改善生活环境,使天蓝地绿水净气清;人们可以不断利用基因工程,使千万年前自然灭绝的物种复活,不断再现大自然所不能的过程;人们可以在所有生态化的实践中发展人类事业,并让人类得到最好的享受,成就新的幸福生活。
  人类只要向生态化方向释放自己的实践潜能,就可以积极推进生态文明。生态支持表明了生态环境对人类的回报是积极的,生态支持的回报就是生态服务。我们需要一个越来越大的生态支持和服务,这一支持和服务不仅是宜居的、审美的,而且是产业的和经济的。只有越来越大的生态支持和服务,才能持续地激起人类投入越来越多的生态实践的热情,形成良性循环;而越来越大的生态支持和服务,也只有在积极的生态实践投入的基础上才能获得。竭泽而渔是传统实践方式的基本特征,不可再生的资源被无情榨干之后,生态支持不可持续,人类自己必然面临生存危机,因此生态支持一定是建立在生态实践基础上的良性循环系统。人类只有建立生态支持和服务系统,才能进入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境界;而只有主要部门和地区建立生态支持和服务系统,人类才能建立生态文明,我们也才能实现生态建设的美好的中国梦。
  (摘自《新华文摘》2015年第2期,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生态文明要求人的发展与生态改善必须具有同向性,不可把文明与生态对立起来。建设生态良好的美丽中国离不开生态文明。
  B.生态支持就是人类按照自己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改善高度一致的要求,用自已积极的实践方式不断改善生态环境的方式。
  C.人们既可以依靠自然自发修复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又可以通过遏制人的生存和发展来保护环境,这就是“生态支持”。
  D.工业文明时代人们按照自己的要求改善生态,生态支持要求实践主体不再对自然进行统治,但要继续发挥人的实践的自觉性。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生态文明不是简单的环境保护,而是需要人们积极的建设和改善生态环境。没有生态支持的实践形态,生态文明就难以建立。
  B.生态支持的人的主体性体现在很多方面,例如对生态多物种权益的呵护,对生态价值的责任担当,按照生态美的规律来造型等。
  C.人们摈弃以往资本化逐利生产生活方式,比如过度生产和过度消费、夸耀性消费等,也是生态支持的人的实践主体性的体现。
  D.生态支持的实践方式是绿色的、生态的,所以人们就会放弃竭泽而渔的传统的实践方式,不可再生的资源就不会被无情榨干。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人的生存发展在自觉帮助生态的优化中、在与自然生态的良性互动中得到实现,那么人与自然和谐共进的生态家园是可以建成的。
  B.人类向生态化方向释放自己的实践潜能,可以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如可以使天蓝地绿水净气清,成就自己的新的美好的幸福生活。
  C.积极的生态支持,最终使生态不断改善而为人的发展和幸福提供优质服务,“封山育林”、各种“保护区”正是积极的生态支持的实践。
  D.人类只有建立生态支持和服务系统,才能进入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境界,否则人类自己必然面临种种难以应对的生存发展危机。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嵇绍字延祖,魏中散大夫康之子也。十岁而孤,事母孝谨。以父得罪,靖居私门。山涛领选,启武帝曰:“《康诰》有言‘父子罪不相及’。嵇绍贤侔①郤缺,宜加旌命,请为秘书郎。”帝谓涛曰:“如卿所言,乃堪为丞,何但郎也。”乃发诏征之,起家为秘书丞。
  绍始入洛,累迁汝阴太守。尚书左仆射裴颜亦深器之,每曰:“使延祖为吏部尚书,可使天下无复遗才矣。”沛国戴晞少有才智,时人许以远致,绍以为必不成器。晞后为司州主簿,以无行被斥,州党称绍有知人之明。元康初,为给事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