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共29张,文字材料约6100字。
《迟到》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父亲,懂得要正确对待错误,改正错误。学习小“金钥匙”。
2、体会作者如何通过“我”的心理变化写出我改正错误的过程,又是怎样通过对人物动作、语言的描写来刻画父亲形象的。
3、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坚持自检与反思,并能正确对待错误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来感受父亲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上学有没有迟到过?生(齐答):有(或没有)
师:有迟到过的同学请举手,(巡视全班学生)有赖过床的同学请举手,(巡视全班学生)有逃过学的同学请举手。(巡视全班学生)
生:(举手)
师:现在改过来了吗?
生:改过来了。
师:真好。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著名作家林海音小时候就是一个上学经常迟到的孩子,她写《迟到》一文,让我们了解了她童年的故事,相信你们读后一定能受到启发。(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本63页,快速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在读的过程中,划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把音读正确、读流利。
生:读课文,划词语。师巡视
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作者小时候上学经常迟到,有一天下雨了,她不想去上学,爸爸叫她也不起,就打了她,后来上学就没迟到过。
师:你很认真在读课文,事情的起因是什么?
生:作者小时候有赖床的坏习惯,有一天下雨了,她想逃学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