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共16张,学案约5930+10390字。
“读后感”写作训练学案
【训练目标】
一、了解读后感的知识和一般结构;
二、开展训练,学会写读后感。
【导入学习】
欣赏高考作文,并试着赋分。
速朽的青春
——读《红楼梦》有感
◎江苏一考生
读《红楼梦》,贾雨村第一次接案时的那一“怒”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上任伊始,贾雨村就接到一桩人命官司,两家争买一女,各不相让,以致殴伤人命,受害方一张状纸告到大堂上。贾雨村听了,不由大怒,道:“岂有这样放屁的事!打死人命就白白地走了,再拿不来的?”并急命捉拿凶犯。
这一怒,让我想起包拯,想起钟况,想起那些秉公执法、为民申冤的官员形象。怒是一种情绪,更是一种道义,面对倚官仗势、为害乡里的人事,怒形于色,拍案而起,这是一个正面人物的形象。道义未灭、正气在胸,那是一个多好的官员啊!可是,且慢,再往下看,贾雨村的狐狸尾巴就露出来了,经门子一番善意的提醒,他并没有秉公执法,捉拿凶犯,而是胡乱了断,然后急忙向贾府表功去了。
然如此,当初何必要怒呢?有人认为这是虚伪,完全是一种做作,或者新官上任三把火,故意而为的一场“青天秀”。其实,贾雨村的怒,未必不是真性情的流露。作为一个饱读诗书的知识分子,他有起码的良知,知善恶,明是非,在不知凶犯来头的情况下,知情生怒是十分自然的。凶犯若不是薛蟠或贾蟠、王蟠,他也一定会秉公执法,严惩凶手的。可凶犯偏偏是四大家族之子,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啊!可偏偏是举荐自己的恩人贾政的亲戚,难道要陷他于更大的不义之中吗?如此,只有委屈那没有根基的倒霉鬼冯渊了。
其实,贾雨村并不是天生的坏种,至少我们应当看到他寄身葫芦庙时曾经的志向,他是不得不坏啊。不仅为了面子,而且为了生存。他想做个好人,可这个社会却不让他做好人,于是他便去做人;后来社会连人都不让他做了,他也只能去做小人,去做坏人。人是社会
的,贾雨村是这个社会的牺牲品。
由此想到许多落马的贪官,上任伊始,大多数是清正廉洁的,很想为人民做一点事情,都有过一段辉煌的青春。但是在盛行潜规则和关系网的社会环境里,他们把握不住自己,一旦信念“失守”,由清廉到小贪,由无奈受贿到主动索贿,最终东窗事发,锒铛入狱。
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变化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欲念的世界里,放松警惕,随波逐流,难免人仰马翻,身败名裂。
贾雨村,一代才子,我为你速朽的青春惋惜。
◇专家推荐:本文是一篇读后感,以名著《红楼梦》为素材,以贾雨春“青春不保"的故事来揭示“青春速朽”的原因。《红楼梦》里人物众多,考生只取贾雨村,而且
……
最课本素材奖 江苏卷
评分 内容 表达 发展 总分
24 24 1 9 67
风雪迷茫 丽日在胸
——高适《别董大》新解
◎江苏一考生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的《别董大》,大凡读书人鄙耳熟能详。还在小学的时候,我就读过它,不过那时也就把它作为一首送别诗来读,读来读去,读到的全是友情。最近再读它,忽然发现诗人在这里高唱的,不只是友情,还有坚强的人生,还有关于青春的人生哲理。
像所有年轻人一样,二十岁的你将豪情与梦想装入行囊。来到长安,可是长安却让你失望了多年。闻名遐迩的音乐圣手董大,那一张琴有着不同寻常的魔力。可是你竟然也成了失路之人,于是你们惺惺相惜,成了朋友。
这一天你们将要分别,送别时,只见北国冬日的天空,黄昏里一片惨淡与昏暗。无情的飞 满世界地飘,冷透了心,恣意的北风呼啸着刮,彻骨的寒。一只失群的大雁从长空掠过,发出一声凄厉的鸣叫,转瞬间就消失在了茫茫的天际。大雁啊,大雁,风 中你的归途在何方?目送着大雁的离去,诗人向着长天叩问。
其实,这又何尝不是诗人在叩问自己的明天,明天是否会风迷茫,找不到归路?不,无须沮丧,人生当有英雄气,与其低头叹息,歧路泪沾襟,不如昂首向天,挥一腔豪情,为远行的朋友送行!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是对朋友的勉励,也自是在勉励自己。子夜,诗人等待,总有一天会迎来自己的壮丽日出;迷途,诗人坚信,总有一天会找到自己的阳关大道;冬日,诗人执着,相信总一天会拥有自己的明媚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