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7道小题,约10800字。

  九江一中2015—2016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命题人:高一语文组   审题人:高一语文组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表达题必须用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试卷由个人妥善保管。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有两大支柱,一是儒家,一是道家。一般认为,儒家比较强调伦理学,重视道德修养;道家则强调智慧的觉悟和解脱。两者的不同,可以用三个简单观念来加以分辨。
  第一,儒家的思考方式是以人类为中心,所以肯定我们要尊重及帮助别人,让人类社会可以永续发展。儒家采取的路线是从政治上改革。
  道家认为以人为中心去思考问题,必定徒劳无功,必须改变思维模式,超越人类本位。而超越人类本位,首先必须顺其自然,尽量避免人为的造作,因为人为的造作越多,麻烦越多。譬如“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定出真、善、美的标准以后,就会有不真、不善、不美出现;反之,如果还没有标准,每个人都可以开心自在,不用刻意做好事,因为没有所谓的好事可做;不用担心有没有面子,因为所要做的只是活着而已。所以,人世间的一切都是相对的,道家的思想是要我们设法排除人类本位的想法,敞开眼界与心胸,从整个宇宙来看一切。只有不受时间与空间的拘束,心灵才可能自由逍遥。
  第二,儒家以“天”为至高存在,凸显历史背景;道家以“道”为至高存在,展现宇宙视野。任何一派哲学对于宇宙的真相或本体都必须有所论断。中国的传统思想是以“天”作为宇宙的最后根源。古人称帝王为“天子”,更是充分证明“天”在古人心目中是至高主宰。儒家承前启后,继承了这一观念,把“天”当作最高存在。孔子两次遇到困境,都把“天”抬出来,如说:“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道家则不同,道家以“道”代替“天”,“天”则被降格为和“地”并称,“天地”并称指的主要是自然界,自然界本身保持一种均衡状态,问题也远比人类社会少。然而,自然界虽然自给自足,毕竟不是最后的根源。道家认为宇宙最后的根源是“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孕育万物,是一切的起始与归宿;“道”存在于万物之中,却又超越万物。道家由“道”取代“天”的地位,很多西方学者据此认为,这是中国古代最具革命性的思想。
  第三,儒家期盼“天人合德”,从向善到择善到至善;道家则希望“与道合一”。“天人合德”的“德”是善的德行,亦即人要行善,要不断地修养德行。“与道合一”则代表人要成为有道者或行道者,觉悟了“道”,人的生命境界整个就不一样了。
  过去认为,有三种人学习道家会比较有心得。一是年长的人,二是失意的人,三是非常聪明的人。从秦汉到唐宋,中国历代的文人,许多都喜欢道家,他们的作品所用的语汇,他们的生命所展现出的情调,与崇尚儒家的文人截然不同。像苏东坡在《前赤壁赋》提到的:“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这显然是道家对大自然的欣赏,可以说是敞开心灵与自然沟通,不像儒家主要界定在人的社会中。
  但是,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也不能没有儒家作为指引,因为每一个人都是从家庭出发,然后进入社会,因而必须设法实践人与人之间适当的关系。如果离开儒家,可能会面临不知如何安顿自己,以及不知如何与人相处的问题。况且,如果大家都走道家的路,这个社会要交给谁来担当呢?由此观之,儒家和道家在社会的功用上,是有点分工合作的意味。
  (节选自傅佩荣《国学的天空》,有删改)
  1、下列对有关道家思想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道家认为人为的造作多,麻烦就会多,假如不定真善美的标准,每个人都可开心自在。
  B.道家认为要敞开眼界与心胸,从整个宇宙看一切,只有不受时空拘束,才可能自由逍遥。
  C.道家认为“道”孕育万物,以“道”代替“天”的思想是中国古代最具革命性的思想。
  D.道家认为“天地”并称主要是指自然界,自然界能自给自足,它的问题远比人类社会少。
  2、下列有关儒家与道家的比较,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儒家强调人的社会性,以便人类永续发展;道家认为要超越人类本位,顺其自然。
  B.儒家盼“天人合德”,从向善到至善;道家希望“与道合一”,人就成了有道或行道者。
  C.儒家以“天”为最高存在;道家认为“道”是宇宙最后的根源,“道”才是至高的。
  D.儒家强调要不断地修养德行;道家认为智慧的觉悟和解脱重要,觉悟了“道”尤其重要。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面对乱世,儒家采取的路线是从政治上改革,儒家有勇于担当的精神,这比道家强。
  B.中国历代文人都喜欢道家,他们的生命所展现出的情调,与崇尚儒家的文人截然不同。
  C.人活在世上,不能没有儒家作为指引,否则,会面临不知如何安顿自己等诸多问题。
  D.中国的传统思想是以“天”作为宇宙的最后根源,“天”在古人的心目中就是至高主宰。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以下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薛讷,左武卫大将军仁贵子也。为蓝田令,有富商倪氏于御史台理其私债,中丞来俊臣受其货财,断出义仓米数千石以给之。讷曰:“义仓本备水旱,以为储蓄,安敢绝众人之命,以资一家之产?”竟报上不与。会俊臣得罪,其事乃不行。其后突厥入寇河北,则天以讷将门,使摄左武威卫将军、安东道经略。临行,于同明殿召见与语,讷因奏曰:“丑虏恁凌,以卢陵①为辞。今虽有制升储,外议犹恐未定。若此命不易,则狂贼自然款伏。”则天深然其言。寻拜幽州都督,兼安东都护。转并州大都督府长史,兼检校左卫大将军。久当边镇之任,累有战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