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体诗八首<br>
<br>
一、 教学目的: <br>
1、欣赏并领会近体诗的艺术特点。 <br>
2、品味诗歌的意境。 <br>
二、教学重点、难点: <br>
1、重点: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br>
2、难点: 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认识。 <br>
三、教学时数: <br>
二课时 <br>
<br>
第一课时 <br>
教学内容 <br>
讲解《山居秋暝》,自学《越中览古》 <br>
教学内容和步骤 <br>
一、 课前引入--复习诗歌的知识 <br>
二、 课文分析详细过程: <br>
〈〈山居秋暝 〉〉王维 <br>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br>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br>
刘逸生《唐诗小扎》(有删改) <br>
王维的山水诗有个很突出的特点,用热闹的字面不是写出热闹的境界而是写出幽静的境界。我说它是"寓静于动"或"动中显静"。同样是水飞、云起、鸟啼、花发,在别的诗人笔下,也许只能是热闹的铺排,而在王维的笔下却恰好就是幽静的意趣。你看: <br>
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跳波自相渐,白鹭惊复下。(《栾家濑》) <br>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辛夷坞》) <br>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 <br>
这一类小诗,画面上充满了动态,有些还是十分热闹,然而意境还是异常幽静的。这些在纸上看来又吵又闹的家伙,完全没有破坏作者所企图创造的意境,反而是构成这意境的主力。你能说不是有点奇怪吗?照我看来,这就是人们把王维的优秀山水诗和那些冷漠枯寂的作品区别开来,认为他的诗"丰缛而不华靡"的原因之一。 <br>
这首《山居秋暝》,通过对于秋色的描写,说明山中仍然是一片美丽和平的恬静,从而作出人们可以继续在山中隐居的结论。开头两句,容易明白,不用多说。这里要着重谈的是中间那四句。 <br>
中间四句,作者全力描写秋天的晚景,亦即题中点出的"秋暝"。写秋,前人很容易写出一片哀颓萧杀: <br>
"庭风吹故叶,阶露净寒莎。"(雍陶)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