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350个字。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板块构造”“大灭绝”“撞击说”“火山说”“斯石英”等科学概念。
  2.了解说明的内容,理清说明的顺序,学习作者善于联系的思维方法。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简明精练、逻辑性强、幽默风趣的特点。
  4.学习作者运用丰富的科学知识、敏锐的科学眼光深入探索未知的精神,激发学生努力学习,不囿于成说,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向科学的未知领域进军。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恐龙无处不在》
  一、新课导入
  (放映《侏罗纪公园》片段)
  大家看过《侏罗纪公园》这部电影吧,如果你看过,我想你一定会被那奇特的想象和栩栩如生的画面所震撼。恐龙,这个世界上最庞大的动物,为什么却在6500万年前灭绝了呢?恐龙的化石会告诉我们一些什么秘密呢?请看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阿西莫夫是怎样为我们揭开谜底的。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遗骸(hái)蟾蜍(chánchú)褶(zhě)皱
  劫(jié)难追溯(sù)
  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遗骸:遗骨(遗留的残骨)。
  褶皱: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的弯曲。
  劫难:灾难、灾祸。
  致密:细致精密。
  追溯: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针线制作,没有缝儿。比喻事物没有一点儿破绽。
  3.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
  (1)地球上的冰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列数据)
  (2)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化石骨骼。(举例子)
  (3)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打比方)
  4.作者链接
  阿西莫夫(1920—1992)出生在苏联彼得罗维奇小镇,3岁时随父母移居美国纽约。自小喜欢读科幻小说,18岁那年,就发表了第一篇科幻小说《偷乘飞船的人》,在1941年的《理智》第一次提出了著名“机器人三原则”,1942年开始创作《基地三部曲》(1966年获雨果奖),1972年科幻小说《神仙们自由》获当年雨果奖和星云奖。他发表的科幻小说和科普作品已达300部,是公认的当今美国科幻小说家泰斗。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课文标题是《恐龙无处不在》,那么它的说明对象是否就是恐龙呢?
  【交流点拨】作者谈恐龙的灭绝,谈到恐龙化石无处不在,是为了证明另一项科学理论——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
  2.“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由何而知?
  【交流点拨】1986年在南极发现鸟臀目恐龙。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因而“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之说成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