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750字)
她是被遗弃的吗?
——《诗经·卫风·氓》备课随想
成都市三十八中学   杨文光
《卫风·氓》是《诗经》中的名篇,被选入现行高中语文第三册。近日重备此课,竟有几点随想奇思,此录其一,以求证于专家。
课本有一段诗前小语:“《卫风·氓》表现了女主人公从恋爱、结婚到被遗弃的生活经历和怨恨感情,鲜明地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相关的教参也有类似的话:“作者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①[r1] “《卫风·氓》叙述了一个女子从恋爱、结婚到被遗弃的生活经历,是个全程式的故事叙述。” ②[r2] 
诗经选本、大学教材里也这样说:“《诗经》情歌中还有一种值得注意的,即弃妇之辞,这本集子里选的《氓》、《谷风》、《白华》都是此类的诗,反映了妇女被玩弄被虐待被抛弃的悲惨命运和她们的不平。” ③[r3] “《氓》(‘卫风’)就是有代表性的一篇弃妇诗。诗中的女主人公以纯洁诚挚的心追求爱情和幸福,但她没有得到……,结婚才三年,她就被遗弃了……。” “《氓》(‘卫风’)则通过女主人公被遗弃的不幸遭遇、无限悔恨的倾诉和决绝的态度,使人们看出那个社会制度的罪恶,具有更深刻的批判力量。” “《谷风》(‘邶风’)和《氓》都是描写妇女被遗弃的诗……” ④[r4] 
其他的文章,包括名家教案、网上文章等,也都持这种论述,不再赘述。
在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读到一个关键词:被遗弃。意思很明显,《氓》中的女主人公是被丈夫抛弃的,她在这出婚姻悲剧中是处于被动地位的。
这是一个定论。可我对这定论表示怀疑。我以为,诗中的女主人公,不仅婚前恋爱时是主动的,婚变离异也是主动的;是她自己选择了与丈夫离婚,她是主动中止了婚姻关系的。
先说她婚前的主动。
当男子借“贸丝”之机与她接近,向她表达爱情的时候,女主人公的反应是:“送子涉淇,至于顿丘。”何意?送那男子渡过淇水,都送到了顿丘那个地方。她不仅相送男子,而后送了很远,可见她对这桩爱情是满意的,投入的,热情的,深情的。一个“送”字,一个“至于”,分明透出了女主人公的热情与主动。这说明,这女主人公是一个热情大方、痴情主动的姑娘——只是这主动是被男子“抱布贸丝”的示爱信息所激发出来的。
当二人进入热恋期后,女主人公的表现是:“乘彼土危    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这些举动说明什么?说明女主人公的痴情,十分盼望与男子相见;也说明她性情活跃,动作灵敏,热情主动。至于在男子求卜问筮而无不吉之象后,她更是说:“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这等于明确向男子说:“快来娶我吧。”⑤[r5] 你看,这是多么直接主动的表示呀。女主人公的性格中有一种叫做主动追求的成分,这是无可争议。在心理学上,她该属多血质气质,外向型性格。
再说离婚时的主动。
这可以从“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中体会到。这两句诗何意?课本注释:“你违背 



 [r1]见高中语文第三册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第2版)P44。
 [r2]见高中语文第三册教案(人民教育出版社、延边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第1次版)P23。
 [r3]见《诗经选译》(程俊英、蒋见元译注,巴蜀书社1990年6月第1版)P6。
 [r4]此三条引文见《中国文学史》(一)(游国恩等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湖北第5次印刷)P41、P44。
 [r5]课本P28注释说:“你用车来接我,我带上财物嫁给你。”《诗经全译》(唐莫尧注释,贵州人民出版社1981年6月第1版)译:“那就驾上你车来,连我嫁妆运走吧。”《诗经选译》译:“拉着你的车子来,把我嫁妆往上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