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730个字。
《南京大屠杀》教案
                                                黄潭中学   李胜强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日军侵华历史,了解南京大屠杀详情,激起对军国主义侵略行径的义愤,培养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爱国热情。
2.通过本文学习报告文学的基本特点。
3.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和质量。
二、教学重点
1.通过本文学习报告文学的特点。
2.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教学难点
报告文学的特点
激发学生铭记历史,不忘国耻,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明确人生方向,发奋图强
四、教学内容
(一)在《我的中国心》的音乐情景中导入(7)
这节课由我来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报告文学:温书林的《南京大屠杀》。
简介报告文学的有关知识【播放报告文学知识的介绍】
下面请大家和我一起来看一个短片【播放一部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影片】
我每看一遍,内心的沉痛感便加剧一分。不知道同学们看完了短片后有何感想?(悲愤伤心、义愤填膺)
学生举手回答
教师导入课文阅读:
虽然南京大屠杀过去68年了,抗日战争胜利也60年了,但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永远也不能忘记。更令我们义愤的是当今的一些日本右翼分子,竟然无视史实说南京大屠杀是虚构的,并企图美化那场血腥的侵华战争。同为炎黄子孙,我想和同学们一起来回顾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缅怀惨死在日本侵略者屠刀之下的30多万同胞,以铭记南京大屠杀这一子子孙孙永不能忘的奇耻大辱。
(二)初读课文(9)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边读边在文章的中间部分划找出着重叙写的三件集体大屠杀和两个典型零散屠杀,并用精炼的语言加以概括。
要求:读完课文并注意课后的注释、习题和补充资料
提示:注意抓住文中的时间、地点或人物,以联系事件加以概括。
读完了的同学请举手示意,看谁读得快概括得准。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阅读情况,适当加以点拨。
(三)课文分析(8+8)
1.检查阅读情况
本文写于哪一年?这一年有什么历史意义?
学生回答
教师集中明确:本文写于1987年,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50周年。在此之前日本右翼势力曾于1982、1986年两次通过歪曲历史的教科书,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