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小题,约22220字。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五调考试语文试题
第1卷(阅读题 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较早提到《论语》的作者的,是公元前一世纪的西汉著名经学家兼文献学家刘向:《论语》“皆
孔子弟子记诸善言也”。刘向并没有确指记录者是谁,但认定此书是孔子学生当时的听讲笔记,记
下的都是好话。与刘向同时的另一著名经学家匡衡,却以为此书不仅记言,而且记行。不过,匡衡
并没有对《论语》的作者提出异议。两汉之际谶书的佚名作者则明确提出子夏是《论语》结集的为
首人物。子夏是孔子晚年的著名门徒,在孔子死时年方二十八岁,在孔子死后与子游、子张、曾参
等,各立门户,互相攻讦。但汉朝以来的学者,多以为他是孔门大部分经书的传授者。因此,谶书
这样说也许不无根据。此说如可信,则结集时间当在孔子死后,实际上否定了刘向的判断。
刘向的儿子刘歆则说:“《论语》者,孔予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
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撰,故谓之《论语》。”此说有两点新意,一是说书中还
有孔子回答“时人”的话,二是说书中还有孔子弟子互相议论的记录,这些议论若不属于“接闻于夫
子之语”的范围,在书中便不收录。作为对书的描述,刘歆此说是相当全面的,尽管他回避了确指
哪些门人是论撰者。因此,近百年后班固在《汉书•艺文志》里袭用此说,表明它为人们所接受。
但刘歆说法比较含糊,倘引用不小心,便启疑窦。东汉后期赵岐的《孟子题辞》,就有这纰漏。他
说:“七十子之畴,会集夫子所言,以为《论语》。”孔子的著名弟子,如颜回、子路、宰予等,都比孔子
早死,又如冉伯牛、原宪等,或病或隐,怎能在孔子死后参与《论语》结集呢?
于是,刘歆说的“门人”到底指谁和谁,就必然要提出讨论。与赵岐同时的郑玄,便确指《论语》
的撰集者是仲弓、子游、子夏等。根据呢?也许有,也许没有。因为郑玄的《论语序》早佚,即使博
学的清代考据家,也不知这话出于郑玄何书。
对于郑说当然有怀疑,但已是郑玄去世后六百年的事。现存的首出怀疑论来自柳宗元,他以
为,《论语》不是孔子弟子所记,而是孔子的再传弟子即曾参的弟子子春、子思之徒所作。他的理由
极简单,曾参比孔子小四十六岁,在孔子弟子中间最年轻,但《论语》却记载了曾参老死的情形,那
时“孔子弟子略无存者矣”;“且是书载弟子必以字,独曾子、有子不然。由是言之,弟子之号之也。”
后一推论已被清代的刘宝楠驳倒,指出《论语》中孔子弟子称“子”的,还有三人。然而程颐、朱熹把
柳宗元的推测再往前推,断言这部书“成于有子、曾子之门人,故二子独以子称”。
经学家也好,理学家也好,谁都没有提供《论语》结集时间和作者的确凿证明。既然如此,《论
语》能否成为关于孔子的第一手材料,岂非存在莫大疑问?
(摘引白朱维铮《论语结集脞说》,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刘向是较早涉及《论语》作者研究的人,他肯定《论语》是孔子弟子当时的听讲笔记,记录的都
是有价值的话。
B.刘歆没有明确指出《论语》的编撰者具体是指孔子的哪些学生,但他对《论语》内容的描述有
一定的新意。
C.郑玄对刘歆回避的问题有白己的理解,他在《论语序》中指出《论语》是由孑L子的门人仲弓、子
游、子夏等整理结集的。
D.柳宗元并不认同郑玄的观点,他以两个方面综合分析,认为孑L子的再传弟子子春、子思等人才
是《论语》的编撰者。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西汉学者匡衡认为《论语》是记言兼记行的著作,持论和刘向有明显区别,尽管没有对《论语》
的作者提出异议。
B.子夏是《论语》编撰结集T作的实际主持人,如果这种说法成立,就会从根本上否定刘向关于
《论语》作者的观点。
C.东汉学者赵岐称《论语》的作者为“七十子之畴”,只给出一个相对笼统的范围而没有确指,这
样说很难让人满意。
D.柳宗元的观点得到了程颐、朱熹等人的响应,但刘宝楠引用《论语》原著的内容,直接驳倒了其
中的一条立论依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论语》“版权”归属的研究者从西汉直到清代不乏其人,这些研究都是在吸收借鉴前人理论
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
B.《论语》“版权”的争讼主要集中于其作者是孑L子的弟子还是再传弟子、具体有哪些人,结集于
孔子生前还是死后。
C.尽管过去的经学家和理学家都对《论语》进行了这样或那样的考证T作,但他们的研究最终都
没有形成明确的结论。
D.学界必须回答《论语》到底由何人整理编撰、具体结集于何时等问题,否则孔子和《论语》之间
的关系会模糊不清。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
傅歧,建威将军琰之孙。仕梁,兼尚书金部郎。母忧去职,居丧尽礼,服阕后疾废久之,复除始
新令。人有因相殴而死,死家诉郡,郡录其仇人,考掠备至,终不引咎。郡乃移狱于始新,歧即令脱
械,以和言问之,便即首服。法当偿死,会冬节至,歧乃放其还家。狱曹掾固争日:“古者有此,今不
可行。”歧日:“其若负信,县令当坐。”竞如期而反。太守深相叹异,遽以状闻。歧后去县,人无老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