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8小题,约14300字。
  2016 年哈九中高三学年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一卷(阅读题)和第二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一卷( 阅读题,共70 分)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中药学源流中药,在我国古代只称“药”,《说文解字》释为“治病草”。在西医西药传入我国后,为区别起见,出现了“中药”一名。
  中药种类繁多,可分为植物、动物和矿物三类。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中药资源十分丰富。据清代以前典籍所载,已逾3000 种,经目前调查整理,则达12800 种。这些宝贵资源的开发与有效利用,一直是中医药学发展的坚实的物质基础。几千年来,以之作为防病治病的主要武器,对保障人民健康和民族繁衍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国西周时已有专业的“医师”。先秦诸子书中有关药物的资料为数不少。《诗经》中涉及的植物和动物共300 多种;《山海经》载有127 种动植物药;20 世纪70 年代初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载方近280 多个,说明至迟到秦汉之际,药学发展已经略具规模。到西汉时,本草学已经成为医生必修的学科,现存的最早的药学专著、成书于东汉末期(公元2 世纪)的《神农本草经》载药365 种,书中简述了药学的四气五味、有毒无毒、配伍法度、服药方法及丸、散、膏、酒等多种剂型,是中药学发展的基础。所记载的药物功效,如常山抗疟、黄连治痢、苦楝子驱虫、麻黄定喘、当归调经、阿胶止血等均科学可信,沿用至今。
  两汉至南北朝时期,医药学家对药物的研究有了进一步深入,表现为药物种类增多,内容包罗生药的形态、生态条件以及与之相关的物候知识等,并出现了中药炮制学的雏形。南朝刘宋时期的《雷公炮炙论》,是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全书收录了300 种药物的炮制方法,叙述了药物通过适宜的炮制可以提高药效、减轻毒性或烈性。该书的出现,标志着本草新分支学科——炮制学的产生。
  隋唐时期,由于政权统一,版图辽阔,经济发展,与海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增加,医药学有较大发展。相继从海外输入的药材品种亦有所增加,丰富了我国药学宝库,各地使用的药物总数已达千种。唐显庆四年(公元659 年)颁行了由苏敬等主持编纂的《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也是最早的一部药典,比公元1542 年欧洲纽伦堡药典早出800 余年,对世界医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宋代用药数目更有较大幅度增加,生药的形性鉴别和药物生长环境生态研究有进一步发展,非常重视道地药材和质量规格。制剂也大有发展,制定了制剂规范,《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即是这方面的重要文献。宋代已经将重要的配伍禁忌药物具体加以总结,列出其名称,即后世所遵循的“十八反”“十九畏”。
  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以毕生精力,亲历实践,广收博采,实地考察,对本草学进行了全面的整理总结,历时27 年编成了《本草纲目》。全书52 卷,约200 万言,收药1892 种,其中新增达374 种,附图1100 多幅,附方11000 余首。《本草纲目》开创了我国中古时代最完备的中药分类系统,是我国科技史上极其辉煌的成就。该书综合了16 世纪以前动物学、植物学、矿物学和冶金学等多学科知识,其影响远远超出了本草学的范围,被誉为“16 世纪中国的百科全书”。该书17 世纪末即传播海外,先后有多种文字的译本,对世界自然科学有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向是()
  A.在我国古代最初并没有“中药”这一称呼,人们都称“中药”为“治病草”,后来为了区别西医西药才有了“中药”这一称呼。
  B.作为防病治病主要武器的中药种类繁多,资源十分丰富,经目前调查整理,达12800 种,对保障人民健康和民族繁衍起着重要的作用。
  C.两汉至南北朝时期,医药学家对药物的研究有了进一步深入,出现了中药炮制学的雏形。隋唐时期相继从海外输入药材,品种亦有所增加,丰富了我国药学宝库。
  D.宋代用药数目更有较大幅度增加,制定了制剂规范,《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即是这方面的重要文献,后世所遵循的“十八反”“十九畏”即在此时总结形成。
  2.下列关于中药书籍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东汉末期,是现存的最早的药学专著,载药365 种,所记载的药物功效科学可信,沿用至今,如常山抗疟、黄连治痢、苦楝子驱虫、麻黄定喘、当归调经、阿胶止血等。
  B.《雷公炮炙论》成书于南朝刘宋时期,收录了300 种药物炮制方法,叙述了药物通过适宜的炮制可以提高药效、减轻毒性或烈性,是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该书的出现,标志着本草新分支学科——炮制学的产生。
  C.《新修本草》是唐显庆四年颁行的,由苏敬等主持编纂,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也是最早的一部药典,比公元1542 年欧洲纽伦堡药典早出800 余年。
  D.《本草纲目》成书于明代,内容丰富,开创了我国中古时代最完备的中药分类系统,是我国科技史上极其辉煌的成就,标志着我国首次对世界医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向是()
  A.《诗经》、《山海经》及20 世纪70 年代初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等书中相关记载和内容均能表明至迟到秦汉之际,药学发展已经略具规模。
  B. 隋唐时期,由于政权统一,版图辽阔,经济发展,与海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增加,医药学有较大发展。可见,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良好会促进中药学的发展。
  C. 《本草纲目》先后有多种文字的译本,对世界自然科学有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被誉为“16 世纪中国的百科全书”,因此其影响远远超出了本草学的范围。
  D. 本文按时间顺序叙述了中药学的起源和发展,可以看出中药学源远流长。在众多医药学专家的努力下,中药学既能在继承的基础上有创新,又能接纳别的国家的精华,对保障人民健康和民族繁衍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 题。
  《青霞先生文集》序
  茅坤
  青霞沈君,由锦衣卫经历上书诋宰执。宰执深疾之,方力构其罪,赖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当是时,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已而, 君累然携妻子家塞上,会北敌犯,而帅府以下恣敌之出没。甚且及敌之退,则割中土之战没者与野行者之馘以为功。而父之哭其子,妻之哭其夫,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无所控吁。君既上愤疆埸之日弛,而又下痛诸将士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也,数呜咽欷歔,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以泄其怀,即集中所载诸什是也。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