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5010字。
新课标高考语文大阅读答题思路与技巧探讨
一、新课标高考语文大阅读与传统高考语文大阅读的异同
(一)自由度不同
2014年以前,广西普通高考语文试卷语文基础知识第五大题只有一道题目,考生没有选择的余地。而新课标高考语文大阅读有两道题即11题和12题,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任意选择其中的一道题作答。有一定的自由度。
(二)赋分不同
传统试题满分为22分。而新课标试题的满分为25分,比传统试题多了3分。
(三)阅读文本不同
传统试题的阅读文本都是当代散文,2010年的《灯火》,2011年的《针挑土》、2014年的《听雨》等。而新课标高考语文大阅读的阅读文本都是叙述性的文学作品——分文学类(11题)和实用类(12题)两种类型。从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来看,文学类主要是当代小说,实用类为人物传记。
(四)考核的侧重点不同
传统试题考核面较广,既包括文本的思想内容也包括文本的艺术形式。而新课标试题基本上是考核文本的思想内容。如《将军赋采薇》试题:
12(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戴安澜自幼对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过伶仃洋》等诗篇熟读成诵,常常手自笔录并吟唱,以此激发自己和官兵的爱国热枕;
B在给夫人王荷馨的家书中,戴安澜表明了为国战死的决心,认为这是军人的极大光荣,唯一放心不下的是妻子儿女日后的生活。(1分)
C面对形势急转直下、腹背受敌的困境,戴安澜坚决不同意要他申请难民身份以便英国军队收容的提议,奋而率部突围,与日寇死战。
D戴安澜从缅甸“马革裹尸还”的情景,感动了沿途无数的民众,有人献出楠木寿材抚慰英灵,也曾出现万人空巷跪迎灵车的盛况。(2分)
E戴安澜临危受命。率第200师官兵驰援缅甸,固守东瓜,收复棠吉,以浴血沙场、为国捐躯的壮举,谱写了抗日救国的新《采薇》。(3分)
12(2)有人说《自由报》记者宗祺仁是共产党,提醒戴安澜多加提防,他却回答“何防之有”,这是为什么?请结合材料,分析戴安澜这样回答的理由。(6分)
12(3)戴安澜率第200师赴缅途中,曾赋《远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