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题,约13380字。
银川唐徕回民中学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 文 试 卷
命题人:马建宁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家、家族既是文明人类自我生产和繁衍的母体,也是社会组织结构的基本“细胞”,还是人类生命个体与社会组织生活之间的关键“链接”。我国古代围绕家和家族产生了家谱、家训、家教、家风诸义,西方则有政治家族、军人家族诸种。有人把“家庭本位”与“社会本位”看作古今与中西之文明文化的根本区别之一。这误解了家和传统中国社会、家庭和国家之间的复杂关系,也没有真正理解中国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公共化的丰富内涵。
作为人类自我生产繁衍的核心单元,家、家族关乎人性、人道、人伦;而作为“社会细胞”,家庭也决非仅仅是社会组织的开端,更是社会文明教养、德行培育和文化传承的第一驿站。故此,家教、家风、家学才具有初始的文化意义。所谓家教即家庭教育或教养。所谓家风即作为伦理亲缘共同体的家庭(家族)在长期的家庭生活传承中,逐渐形成和积淀起来的日常生活方式、家庭文化风范和道德伦理品格。
无论中西古今,家教都是人类教育和教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最初始、最具内在价值体认的教育和教化。与普通的知识教育不同,家教更注重人文礼俗和道德伦理的教养,是一种真正纯粹的德行生命养育。《说文解字》云:“育,养子使之善也。”家教是家风形成的基础,家风是家庭或家族道德伦理风范和文明教养水准的外在显现,家训则是维护家风的基本规范体系。各家自有各家的规矩训诫,各家的家教方式、程度和效果亦有不同,故而各家的家风也会相互见异。但家教家风的内涵却互有重叠。一般来说,勤俭治家、诚实宽厚、崇学尊礼、温良恭让等等,当是诸家治持教养的基本美德伦理。在传统社会,对一些殷实富裕且崇文重学的家庭和家族来说,家学可以形成传统,对家教之醇和家风之正大有助益。
家教家风与整个社会教育和社会风气有着密切关联。仅就现代社会而言,家教不单依旧是整个社会教育体系的第一环节,更是现代公民道德教育的德行奠基。所以,人们常把家教看作是养成人格美德的摇篮,将家风视为民风国风的风向标。一个缺乏基本家教而能成为合格甚至优秀社会公民的现代人是难以想象的。历史和现实的经验教训还告诉我们,当一个社会或国家遭遇道德文化挑战,民智待开、民风待举之时,家教和家风的地位和作用便更为凸显,更值得社会关注、激励、期待。换言之,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之家教家风的改进强化,必定大大改善和强健整个社会肌体的活力。即使在社会转型、国家巨变、民族遭遇危机的宏大进程和关键时刻,家教家风亦能发挥其铺石以开大道、培林以挽狂澜的巨大作用。满门忠烈的杨家将之于风雨飘摇的宋朝江山当是显证。
现代社会的公共化程度越高,家教家风愈显珍贵。现代社会的公共化秩序不单单是宏观制度系统的强化和成熟,更根本的还需要公民美德的内在支撑。当代美国伦理学家麦金泰尔看得深刻:对于一个缺少正义美德的人来说,普遍的正义规范约束效果等于零。社会公共性确实具有其宏观结构的外在普遍性特征,但人格典范、道德先进和品格卓越同样是公共文化价值的精神根基,更是引领公共社会的内在价值力量。就此而言,家庭教养依然不可或缺,一如历史之于现代社会的理解不可缺少一样。
(摘编自《光明网》)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家、家族是人类自我生产和繁衍的母体,是社会组织结构的基本单元,也是生命个体与社会组织生活之间的关键链接,其对社会的价值不可低估。
B.家教即家庭教育或教养,是家风的基础,是家庭或家族中长期积淀而形成的日常生活方式、家庭文化风范和道德伦理品格的总和。
C.家风是家庭或家族道德伦理风范和文明教养水准的外现,是民风国风的风向标;而家学家训,对维护家风之正大有裨益。
D.各家有各家的规矩训诫,家教、家风各有特色,但家教、家风的内涵则多有重叠,往往指向诚实宽厚、温良恭让等基本美德伦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要了解家和传统中国社会的关系,既要理解我国古代围绕家和家族产生的家教、家训、家风等的文化含义,又要全面了解中国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公共化的丰富内涵。
B.家、家族,即是人类自我繁衍的核心单元,关乎人性、人道、人伦,又是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教养、德行培育、文化传承的第一驿站。
C.现代社会,家教一直是社会教育体系的第一环节,良好的家教作为人格美德的摇篮,为现代公民的道德教育奠基。
D.《说文解字》云:“育,养子使之善也。”可见,古人家教更注重人文礼俗、道德伦理教养、德行生命养育,而非普通的知识教育。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古今中外的现实情况来看,“家庭本位”与“社会本位”并不是矛盾对立的,重视家庭,也不是中国文化独有的文化特色,家庭在西方社会也很重要。
B.家教、家风有开启民智、淳化民风的作用;而国家巨变、民族危机时,家教家风更能挽大厦于将倾,发挥保家卫国的作用,杨家将之于宋朝江山就是明证。
C.“家庭本位”与“社会本位”并不矛盾,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家族之家教家风的改进强化有利于增强整个社会肌体的活力。
D.现代社会的公共化秩序,不仅需要普遍的正义规范的约束,更需要公民美德的内在支撑。因此,在当代社会,提倡复兴家学、重塑家风是十分必要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泉仚【注】,字思道,上洛丰阳人也。仚九岁丧父,哀毁类于成人。服阕袭爵,年十二,乡人皇平等三百余人诣州,请仚为县令。州为申上。时吏部尚书郭祚以仚年少,请别选遣,终此一限,令仚代之。宣武诏依皇平等所请。仚虽童幼,而好学恬静,百姓安之。寻以母忧去职。县中父老复表请起复本任。后除上洛郡守。及萧宝夤反,遣兵趣青泥,图取上洛,豪族泉、杜二姓密应之。仚与刺史董绍掩袭,二姓散走,宝夤亦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