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有27道题,约7940个字。

  枣阳市2016年中考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制作:青峰弦月工作室
  (本试卷共6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面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后用正楷字将整个句子抄写在米字格中。(2分)
  冲破坚难险阻,勇于开托创新。
  2.根据语境,给下面一段话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春节像是一次家对游子的召()唤,也是一种游子对家的眷恋。文化之根由人心承载,而召唤与眷恋,本身就蕴含着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凸显着家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流淌着中国人的文化血脉,进而衍()生出一种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地球一小时”活动在很多城市开展,不少大楼景观灯同时熄灭,戛然而止。
  B.在襄阳春季汽车巡展上,国产新能源汽车层出不穷。
  C.在襄阳“四个一”经典诵读比赛的舞台上,动情的朗诵让人目不暇接。
  D.汉十高铁因地制宜设置节能坡,使列车进出站时自然减速、加速,从而达到低碳减排的目的。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数据显示,除夕当晚有超过近1亿观众通过支付宝抢到春晚红包。
  B.春节期间,10台消防车和200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岗位上。
  C.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充分表明了中央反腐的坚定决心。
  D.经过汉江环保志愿者和部分市民的共同努力,才使老龙堤沿岸的垃圾清理干净。
  5.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对于以陶渊明为代表的安然自立型的文化人格,中国民众不像对魏晋名士那样陌生。陶渊明以自然为神灵,,,,,再以最自然的文笔描写自然。
  A.他投身自然,耕种自然,追慕自然,信仰自然
  B.他信仰自然,追慕自然,耕种自然,投身自然
  C.他投身自然,耕种自然,信仰自然,追慕自然
  D.他信仰自然,追慕自然,投身自然,耕种自然
  6.名著阅读。(2分)
  高尔基曾对他的小说《童年》中的人物有过这样的一段评价:“在她没来之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这段话中的“她”就是小说《童年》中的人物:,之所以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深受“我”的爱戴,是因为她:。
  7.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8分)
  ①,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②《孟子》中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劳其筋骨”,坚定了我们坦然面对人生的信念。
  ③中华经典诗词是个广袤、深邃、绚丽多彩的世界:过零丁洋,见证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A     ”的豪情壮志;漫步赤壁,体会杜牧“B     ,C     ”的抑郁不平;下马白沙堤,欣赏白居易“乱花渐欲迷人眼,D     ”的西湖美景;来到边塞,惊叹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E     ”的奇异美景;来到南山,感悟陶渊明“F     ,悠然见南山”的自在闲适……
  二、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10分)
  8.同桌小明是个“学霸”,他的观念是“有时间不如多做几个题,锻不锻炼不重要,只要我加强营养,一样可以身体好”。你觉得他的观点不对,这样对他说:“。”(2分)
  9.近期,我们走村串巷,流连于乡村的田野风光,关注平常习焉不察的民风民情,开展了“到民间采风去”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今天,各个小队来进行成果展示和活动汇报。(8分)
  【巧辨对联】对联搜集小组在枣阳明清古民居收集到了几幅对联,请从备选项中找出一联,与上联相对。(2分)
  上联:忠厚留有余地步下联:
  备选项:A.勤劳是经世文章B.处世无奇但率真C.和平养无限天机D.肯吃亏不是痴人
  【乡土发现】在走访探寻过程中,你发现了家乡在衣食住行方面特有的民俗特征,你将用什么方式介绍?(2分)
  示例:民俗文化展览方式:
  【材料探究】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2分)
  材料一:邓城是襄阳城市的根。襄阳最初就是在邓城起源、扎根。唐宋时期还是作为县治存在的,建国时期城墙城门的保护都还比较完整。后来耕作造田,城垣越来越低,护城河越来越浅,宁国寺也倒塌掉。邓城的外围已成了工业园区。
  材料二:穿天节是湖北襄阳古代特有的节日和习俗,它蕴含着浪漫主义色彩和多元的价值取向,其习俗更是撩人兴味,是襄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世界各国争先恐后申报传统节日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背景下,对其挖掘、保护、传承与发展,可以唤醒襄阳民众对穿天节文化的自觉,以期达到对襄阳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目的,还可以为群众节日文化丰富提供实践依据。
  材料三:拾稳者民间文化工作群成立10年,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取得了很多成绩:南漳古山寨引起全国关注,是从拾穗者的图文记录登上《中国国家地理》开始。此外,老河口木版年画的“重生”,漳纸工坊的落成,其中都有拾穗者的汗水。保护文化遗产,是在守护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广告设计】请设计一条公益广告用语,唤起人们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2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