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7340字。

  2016高考语文辅导资料
  城市报刊亭岂能“管减不管增”
  2016-03-04【光明网-时评频道】
  报刊亭是城市文化的一个窗口。近日,福建漳州市云霄县城仅有的4个报刊亭,因占道经营、存安全隐患等原因,或被废置,或被要求迁移到较远的新城,仅暂时保留1个,备受关注。记者调查了解到,目前漳州市已有超过10%的报刊亭关闭,且面临着增设、迁移报刊亭审批无门的困境。(3月3日《海峡导报》)
  纸媒面临挑战,作为传统纸媒零售发行的重要终端,城市报刊亭似也“无可奈何花落去”,逐渐陷入生存窘境。一项权威数据表明,2008年至2012年这5年间,全国共拆除了10468个邮政报刊亭;而现在,全国大部分城市的报刊亭数量趋于萎缩,且零售报刊很少盈利甚至亏本,一些报刊亭主要依靠卖水和饮料等在艰难维持。
  在不少城市,报刊亭的经营维艰、日趋萎缩,固然揭示了这一行业在互联网时代的转型之困,但也与某些地方在具体对待上“管减不管增”,甚至任其“自生自灭”的消极管理不无干系。过去,报刊亭曾是一道时髦而又紧俏的城市风景线。2000年,中央文明办、国家邮政总局等六部委曾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全国城镇建设报刊零售亭的通知》。而如今,许多报刊亭却往往动辄被以占道扰民、有碍观瞻等名义拆除,或被挪到偏僻小巷惨淡经营;至于想要增设新的网点,就更可能连具体负责的审批部门也难找了。
  时移世易,城市报刊亭的生存发展,当然也应考虑到“花无百日红”。不过,无论是市民百姓,还是专家学者,却都有着相似的看法,“城市需要报刊亭,它是一种城市文化的象征,如果没有报刊亭会觉得这个城市少了点韵味,一个地方的人文素质,也需要通过它来折射与彰显。”所以,对城市报刊亭的“管减不管增”,就不仅是一种管理的偷懒,其实也映衬了一种“文化的短视”。
  随着公民出国旅游的不断增多,现在我们已经越来越羡慕于这样的一种“异国风景”:温暖和煦的阳光下,市民在街边慵懒地坐着,翻阅着报刊,品尝着咖啡……的确,一个城市应满足不同层次的阅读人群的需求,不能将作为文化重要载体的报刊亭边缘化,甚至变得与居民无关。故而,有关部门理应把它作为文化大繁荣的重要环节来抓,将其列入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研究制定有效的扶持策略,协调解决报刊亭建设中各部门多头管理问题。
  在局部地区和一定范围,对城市报刊亭的“管减不管增”,看起来是在冠冕堂皇地“整治占道经营”、“美化城市环境”,而事实上,却未必不是缺乏文化意识和文化包容的权力蛮干。人们依然记得,2009年,江苏无锡市政府“强拆”全市1241个报刊亭,紧随其后,国内很多城市都先后拆除了众多“有碍观瞻”的街边路边报刊亭,这种“一窝蜂”的大拆大赶背后,可曾去真正倾听过坊间的吐槽和怨言?
  一边是城市报刊亭的“有减无增”、渐趋没落,一边却是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的乏善可陈。如果再不真正重视报刊亭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可或缺的一环,认识其在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并着力给予一定的倾斜政策,使之与时俱进地承担更多的便民服务功能,那么,诸如“报亭从业人员对行业前景的绝望,就像曾经的打字员与Call台传呼员,这是一个即将消失职业”的预言,也许真将很快会一语成谶。(司马童)
  “雷锋医生”赋予中国好人个性化特质
  2016-03-04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2000年,长沙人黄再军从部队转业来到成都龙泉,成立风湿医院。针对空巢老人现象,他开通助老热线,提供免费医疗、康复、养老等咨询服务;投资建成四川省首家老年公园,丰富老年朋友的文化娱乐生活;成立民办敬老院,开创成都社会养老先河。现在,黄再军是敬老院里500多位老人共同的“儿子”,老人们提起他都竖起大拇指:“黄院长比我的亲生儿女都还孝顺,是我们的好儿子。”2015年9月,黄再军荣登“中国好人榜”。(3月4日《光明网》)
  从“不合格”农民,到军营里苦心钻研医术的军医,从医术精湛的军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