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630字。
例说新材料作文题的审题和立意
一、下面的四个作文题的命题形式有什么不同?应如何审题立意?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2014年广东省高考作文题)。
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退色的记忆。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
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阅读以下材料,根据要求作文(2014年北京市高考作文题)。
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作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人。
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不久前,有网友陆续把一些“老规矩”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一片热议。
“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2014年深圳市红岭中学高三作文题)。
人际交往中,“我”字怎么用,大有学问。“我”字讲得太多,就会给人突出自我、标榜自己的形象;“我”字讲得太少,又给人家缺乏热情、缺乏自信的感觉:这都会在交往中形成障碍,影响交往的深入。因此,会说话的人,必须掌握“我”字运用的分寸。在生活中,甚至在我们整个人生中,是否也应掌握好“我”的分寸?对此,你有什么体会?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2015年北京朝阳区高三作文题)。
某节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展示了两幅图,让大家比较两幅图中间的圆的大小。
同学们都说一幅图中的圆比另一幅图中的圆大。但是经过测量,大家发现,这两个圆其实一样大。这个有趣的现象引起了同学们热烈的讨论。
同学甲说:“我们的眼睛有时也会欺骗自己。”
同学乙说:“不同的参照会使人做出不同的判断。”
同学丙说:“事物有其本来面貌,不会因人而改变。”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评析:
第1个作文题,如何立意,观点如何提炼,作文题目没有指明方向或划定范围,完全靠写作者读懂题目,弄清题意,自选角度立意,从而确定观点。我们姑且把这类作文题称作发散式的新材料作文题。
第2个作文题,乍一看,好像也是新材料作文题目,再一细读,我们发现作文题在提出要求之前,说了这样一句话:“‘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这句话,其实告诉我们这个作文题是一个话题作文题,其话题就是“老规律”。我们姑且把这类作文题称作话题式新材料作文题。
第3个作文题,显然不是一个话题作文题,而是一个新材料作文题。但与第1个作文题相比,在如何立意和观点如何提炼上,却有了方向性的指明或范围的划定:“在生活中,甚至在我们整个人生中,是否也应掌握好‘我’的分寸?对此,你有什么体会?”我们姑且把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