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0810字。

  教改部高二语文寒假作业
  考点一文言实词
  [知识提要]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这一要求包含三层意思:
  本考点考查的是考生对文言实词的含义的理解能力。
  考查范围是“常见文言实词”。所谓“常见”,是指在文言文中出现的频率较高,使用比较普遍,在中学教材中绝大部分出现过的。
  第三,考查的目标是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所谓理解“在文中的含义”,一方面要把握文言实词本身所具有的意义;另一方面要把握语境对其含义的“影响”,也就是说要结合语境来判定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对于文言实词本身所具有的意义的把握,考生要重点考虑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偏义复词等文言现象。
  1.一词多义
  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很多文言词具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义项,即一个词具有多种含义。这就是一词多义现象。
  类型 解说 例句
  本义 最初造字时表示的意义 狐乃引弓送而射之。(拉开弓)
  引申义 由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 我君景公引领西望。(伸长)
  比喻义 用比喻的方法形成的新的词义 金城汤池。(用来比喻牢不可破)
  借代义 词义派生中由词的某一义项(一般是词的本义)借助借代手法派生出来的逐渐固定下来的词义 徒以口舌为劳。(“口舌”代言辞)
  假借义 借用作另外一个同音的词的意义 将军禽操,宜在今日。(“禽”通“擒”)
  2.古今异义
  所谓“古今异义”,主要是指那些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尤其是差别细微、容易被忽略的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类型 解说
  词义扩大 在文言文中,某些词的原有意义比较狭小,后来它的意义有了发展,应用范围比原来广泛了,这种现象叫词义扩大,如“江”“河”二字,古代指长江和黄河,现在泛指一切较大的河流。
  词义缩小 词的古义,随着时代的变化逐渐变得狭小的现象。如“臭”,古代表示好坏气味均可,现在只表示坏的气味。
  词义转移 古汉语中一些词义,随着历史的发展,由原来表示的对象,转移为表示另外一种对象,这叫词义的转移。如“涕”,古代指眼泪,现在指鼻涕。
  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 古今词义在演变的历史过程中,褒贬意义相互转化的现象,叫作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如“卑鄙”一词,古义表示出身低微,见识浅陋,是一个表谦虚的中性词,今义指品性恶劣。
  3.通假字
  “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包括同音替代、音近代替、形近替代三类。
  类型 例句
  同音替代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通“返”)
  音近代替 距关,毋内诸侯。(“内”“纳”的声母都是n)
  形近替代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被”与“披”因同一形旁“皮”而通)
  4.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和数词、代词的活用等。
  (1)名词的活用
  类型 例句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驴不胜怒,蹄之。(用蹄子踢)
  名词的使动用法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使……做王)
  名词的意动用法 孟尝君客我。(以……为客)
  ……
  考点三:文言文断句[方法归纳]文言断句“五法”
  1.语法断句法
  结构成分是句子的基本架构,是理解句子的基础,分清句子的主、谓、宾、定、状、补是古文断句的最主要依据。此外,还要注意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断句,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判断句式、被动句式等。
  此外,还有一些固定结构,其主要形式有:“如……何”,“奈……何……”,“……奈何……”,“若……何……”,“何……之有”,“何……为”,“得无……乎”,“不亦……乎”,“无乃……乎”,“况……乎”,“与其……孰若……”,“……孰与……”等。
  2.实词断句法
  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物名、朝代名、国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或代词往往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遇到了名词、代词作主语的,就在它的前面断开;看见名词、代词作宾语的,就在它的后面断开。动词、形容词经常作谓语。一般来说,动词的前后往往都不能断开,因为前面往往有主语,后面往往有宾语,但是不及物动词作谓语例外。
  3.标志断句法
  文言文句子前后的联系往往是有标志词语的,我们只要抓住了这些标志,断句也就准确、迅速了。文言文的这些标志主要有:
  (1)对话标志: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言”为标志,一般情况下碰到它们都要停顿,且大多用冒号断开,后面“曰”的内容一般要加双引号。如果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2)发语词和句首助词标志:如“夫、惟、盖、凡、初、窃、斯、岂、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用于句首,有领起全句的作用,其前自可断句。
  (3)语气词标志:如“也、矣、乎、哉、与(欤)、耳(尔)、邪(耶)、焉”等常用在句末,其后往往能断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