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070个字。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想
曹斌锋
一、理念渗透
这节课渗透了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里提出的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即“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的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即“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教材研究
1.点击文本
《敬业与乐业》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选自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饮冰室合集》,是一篇宣讲人生与事业关系的演讲词。本单元的主题是“思想风采”,文体是演讲和书信,旨在体会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文章开宗明义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接着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和“乐业”三个问题,最后用“责任心”和“趣味”总结精神旨意。全文主旨鲜明,层次清晰,深入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与乐业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
《敬业与乐业》这是一篇思路清晰的演讲词,有口语化的特点,为学生学习演讲词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范本;其次,本文大量引经据典,增强文章的理性色彩,是教学生筛选整理信息并形成积累习惯的好范文。第三,还会让学生对人生事业有逐渐深入的领悟和思考。
《新课程标准》对于第二单元的整体感知是这样说的:“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此单元的课文除了《敬业与乐业》外,还有法国浪漫主义代表作家雨果的《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傅雷先生的《傅雷家书两则》、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本单元的文体是演讲和书信,将它们放在一起,旨在体会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将《敬业与乐业》这篇演讲词作为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此课文语言通俗,文短意长,有助于学生们在语境中理解、积累和掌握丰富的语句。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看,学习课文,意在引导学生感受先哲的思想风采,让学生们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品味哲理,深入思考人生问题,丰富个性内涵。
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是教读课文的重点。在反复诵读中,积累经典语句、格言,体会演讲和口语特点。本课的难点是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教学过程中,既要拓展学生的精神视野,又应尽量和学习生活体验相结合,在研讨探究中,大胆质疑,辩证地理解课文观点。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初步理解“举例子”和“讲道理”的论证方法,开拓思路。拟用两课时完成阅读教学。
这篇课文安排两课时。
2.解读目标
依据新课标三个维度的目标要求,结合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生的了解,确定学习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初步体会演讲的口语特色;初步学习运用“举例子”和“讲道理”来阐明观点;增强思辨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诵读法:通过诵读感知文本,以读促思帮助理解课文。
设疑启发法:通过设计有启发性的问题打开学生思维,推动课堂每一个环节。
讨论法: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合作探究讨论并分析,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能吸取集体的智慧,在分析中总结,在总结中突破学习重点。
质疑辩论法:设置辩论的环节,放飞思维,展示自我,是突破难点的切入口。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