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小题,约7100字。

  浙江省金华市2016年中考
  语文试卷
  整理制作:青峰弦月工作室
  一、语文知识积累(20分)
  1.给加点的汉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一篇文学作品到了手,我第一步就留心它的语文。我并非要求美丽的辞zǎo  ,存心装饰的文章甚至使我嫌恶(A.è B.wù);我所要求的是语文的精确妥帖,心里所要说的与手里所写出来的完全一致,不含糊,也不夸张,最适当的字句安排在最适当的位置。这种精确妥帖的语文颇不是易事,它需要尖锐的敏感,极端的严jǐn  和极艰苦的挣扎。一般人只是得过且过,到大致不差时便不再kē  求。
  (选自朱光潜《谈文学》)
  2.古诗文默写。(10分)
  (1)三军可夺帅也,         。(《论语•子罕》)
  (2)         ,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会当凌绝顶,         。(杜甫《望岳》)
  (4)           ,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5)金华八咏楼因南北朝时沈约题《八咏诗》而得名,李清熙避难于此,登楼遥望残存的南国半壁江山,不禁临风感慨:“           ,江山留与后人愁,           ,气压江城十四州。”
  (6)乡居的日子是一钵闪烁的黄金,行云飞鸟是一幅绝美的图画。吴均《山中杂诗》“        ,        ”,鸟飞云动,展现了山居之情趣;陶渊明《饮酒》(其五)“        ,        ”,日落鸟还,传达了归隐之悠然。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B.虽杀臣,不能绝也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C.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D.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4.名著阅读。(4分)
  (1)人们说话的口吻通常与其性格相应,作家在塑造人物时,也会借言谈来凸显其性格。下面是某名著中同一女性在不同场合所说的话,依据你对下列小说人物的认识,选出最有可能的一项。  (2分)
  ①“别愣着!去,把车放下,赶紧回来,有话跟你说,屋里见。”
  ②“你当我怕谁是怎着?你打算怎样?你要是不愿意听我的,我正没工夫跟你费唾沫玩!说翻了的话,我会堵着你的宅门骂三天三夜!你上哪儿我也找得着!我还是不论秧子!”
  ③“你说话呀!成心逗人家的火是怎么着?你有嘴没有?有嘴没有?”
  A.孙二娘    B.简•爱    C.虎妞    D.翠翠
  (2)杨绛先生笔下的“老王”,送身处因镜的钱钟书先生去医院,“却坚决不肯拿钱” 。沈从文的《边城》中也有很多人淡然面对金钱,请写出一个相关情节并对该人物的作法予以评价。(2分)
  二、现代文阅读(2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8题。(11分)
  信
  胡耕
  ①人言即信。
  ②从字的结构可见,仓颉老祖用意深远。在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理念中,有五个非常重要的字——“仁、义、礼、智、信”,可以说这五个字涵盖了中国人理想的人格精神。其中“信”字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其它四个字的基础。“言而无信,不知其可”,很难想象一个不诚实的人能够有仁爱之心,做义气之举,讲礼貌之言。因此可以说,“信”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最推崇和最依赖的精神理念。它是超越了时代和阶级的一种至高人格标准。
  ③中国历史上就不乏“信”的经典。孔子的学生曾子,因为妻子随口答应要杀猪给孩子吃,他不愿言而无信,也不管乡亲笑他迂腐,说服妻子,并一起杀猪,煮了肉分给孩子和乡邻们吃;《喻世明言》中的汉朝书生范式与张劭约定两年后在他家见面,范式游魂千里迢迢赶来赴约;商鞅在秦国变法时,宣布谁能搬动立在门口的木头就有赏金,后来他果然给搬动木头的人以重赏……
  ④言而有信,行而有果。信,必然使人受到人们的信赖和尊重。
  ⑤古人云,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必衰。当今社会,“信”尤显重要。一个人要时刻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说了就要做,做不到就不要说。“言而不信,何以为言。”“一言百系”就须“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可以说,在人际交往中,“君无戏言”,更不可信口开河,信口雌黄。失信必寡,寸步难行。时下,流行信用卡,有人说,它是一种时尚潮流、个人身份的象征,有人却戏谑:有信不用卡,无信才用卡。信用被卡住了,就需要这张卡片当通行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