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2课时,约14710字。
7 我与地坛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本文独到的人生感悟。
2.体会本文语言的特点。
3.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提炼关键句的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
诵读、感悟、思考、表达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思考生命的价值、人生的意义、孝顺父母等问题。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理清文章思路和结构。
难点:本文传达作者怎样复杂的感受。
解决办法:反复诵读,文章。
●学生活动设计
快速阅读、精读有关内容,在此基础上充分讨论。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我们总是在忙碌中度过每一天,以至于来不及思考我们自身生命的意义、生活的意义,来不及体味在我们的周围时时处处存在着的生活的温情。我们常常会对现状抱怨、会不满,对许多情感逐渐冷漠。或许我们只有在受到某种打击和挫折时,才能真正体察生命的意义、生活的意义,才能感悟到许多过去不曾感悟到的情怀。
作家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是带有自传色彩的散文,是他在“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遭受了命运残酷的打击之后十五年间对生命的思考所得,他思考的核心就是人如何看待生命中的苦难。这种思考既是他个体对生命的沉思,沉思所得又会带给我们许多心灵的震撼。
二、作者介绍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初中,1969年响应号召由北京赴陕西务农,在延安地区插队落户。1972年21岁时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街道工厂工作,潜心于文学创作。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以后陆续发表了《午餐半小时》、《我们的角落》、《在一个冬天的晚上》、《山顶上的传说》等多篇小说。其中《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分别获得1983年和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三、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理清思路。
《我与地坛》共七章,课文节选的是其中的第一、二章。
第一章:
前两小节写我与地坛的缘分;中间三节,写“我”在“失魂落魄”中走进园子百无聊赖,却又无所事事。最后两节,写“我”冷静下来,专心致志地想到死和生:死是容易的,但关键是怎样活的问题。园子中的一切在撞击着我的心灵与情感,并从中找寻到活下去的勇气。
第二章:
着重写母亲对“我”的影响和激励,母亲给“我”以生存的启发,使“我”懂得怎样生活。第一节为过渡段。第二至三节写母亲为“我”忍受巨大的痛苦,让我们看到一个坚韧而伟大的母亲形象。第四至第九节写由一个作家谈到他写作的最初动机是“为了母亲”、“为了让她骄傲”,从而联想到自己的创作经历。“我”创作取得成功,而母亲却不能分享“我”的快乐。回忆母亲多次到园中找“我”。第十节结束回忆。
四、阅读品味第一部分
1.“我”与“地坛”有着怎样相似的经历,因而让作者感到“这古园仿佛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
明确:我是在最狂妄的年龄残废了双腿——生命的沧桑
地坛是在四百年里剥落了繁华显出荒芜——历史的沧桑
他们有着同样的命运。因而地坛能感受到他的痛苦,理解他的情感,更重要的是给以他生命的启示。
2.几处描写地坛景物,分别有什么特点?
明确:第一处(3段)历史的印记:破败、荒芜、古旧;
第二处(5段)现实的真实:荒芜但不衰败,在宁静中充满了活力、生气;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