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版)语文导学稿
├─导学稿(学生版)
│10《大堰河--我的保姆》第二课时.doc
│11《现代诗两首》第一课时.doc
│12《现代诗两首》第二课时.doc
│13《致空气》.doc
│14《樵夫,别砍那棵树》.doc
│15口语交际 介绍自己喜欢的一首歌词.doc
│16写作 写一首小诗.doc
│17《邹忌讽齐王纳谏》第一课时.doc
│18《邹忌讽齐王纳谏》第二课时.doc
│19《细柳营》第一课时.doc
│1《背影》第一课时.doc
│20《细柳营》第二课时.doc
│21《古文二则》第一课时.doc
│22《古文二则》第二课时.doc
│23《公输》第一课时.doc
│24《公输》第二课时.doc
│25《诗词五首》第一课时.doc
│26《诗词五首》第二课时.doc
│27口语交际:我看“闻鸡起舞”.doc
│28作文:改写《十五从军征》.doc
│29《日出》第一课时.doc
│2《背影》第二课时.doc
│30《日出》第二课时.doc
│31《钦差大臣》第一课时.doc
│32《钦差大臣》第二课时.doc
│33《放下你的鞭子》.doc
│34口语交际 模拟争辩.doc
│35写作 我喜爱的一个戏剧人物.doc
│36《为人民服务》第一课时.doc
│37《为人民服务》第二课时.doc
│38《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第一课时.doc
│39《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第二课时.doc
│3《永久的悔》第一课时.doc
│40《我有一个梦想》.doc
│41《你是我的船长》.doc
│42口语交际:我有一个梦想.doc
│43作文:写一篇演讲词.doc
│44《南京大屠杀》第一课时.doc
│45《南京大屠杀》第二课时.doc
│46《寻找时传祥》第一课时.doc
│47《寻找时传祥》第二课时.doc
│48《阿炳在1950》.doc
│49《滑铁卢之战》.doc
│4《永久的悔》第二课时.doc
│50口语交际 话说我家.doc
│51写作 写一篇小通讯.doc
│52《桃花源记》第一课时.doc
│53《桃花源记》第二课时.doc
│54《岳阳楼记》第一课时.doc
│55《岳阳楼记》第二课时.doc
│56《醉翁亭记》第一课时.doc
│57《醉翁亭记》第二课时.doc
│58《湖心亭看雪》第一课时.doc
│59《湖心亭看雪》第二课时.doc
│5《铁骑兵》.doc
│60《诗词五首》第一课时.doc
│61《诗词五首》第二课时.doc
│62口语交际:交流对联.doc
│63作文:我理想中的学校.doc
│6《苏珊·安东尼》.doc
│7口语交际:我们的权利和义务.doc
│8写作:珍藏的记忆.doc
│9《大堰河--我的保姆》第一课时.doc
│~$《现代诗两首》第一课时.doc
└─导学稿(教师版)
10《大堰河--我的保姆》第二课时 - 副本.doc
11《现代诗两首》第一课时 - 副本.doc
12《现代诗两首》第二课时 - 副本.doc
13《致空气》 - 副本.doc
14《樵夫,别砍那棵树》 - 副本.doc
15口语交际 介绍自己喜欢的一首歌词 - 副本.doc
16写作 写一首小诗 - 副本.doc
17《邹忌讽齐王纳谏》第一课时 - 副本.doc
18《邹忌讽齐王纳谏》第二课时 - 副本.doc
19《细柳营》第一课时 - 副本.doc
1《背影》第一课时 - 副本.doc
20《细柳营》第二课时 - 副本.doc
21《古文二则》第一课时 - 副本.doc
22《古文二则》第二课时 - 副本.doc
23《公输》第一课时 - 副本.doc
24《公输》第二课时 - 副本.doc
25《诗词五首》第一课时 - 副本.doc
26《诗词五首》第二课时 - 副本.doc
27口语交际:我看“闻鸡起舞” - 副本.doc
28作文:改写《十五从军征》 - 副本.doc
29《日出》第一课时 - 副本.doc
2《背影》第二课时 - 副本.doc
30《日出》第二课时 - 副本.doc
31《钦差大臣》第一课时 - 副本.doc
32《钦差大臣》第二课时 - 副本.doc
33《放下你的鞭子》 - 副本.doc
34口语交际 模拟争辩 - 副本.doc
35写作 我喜爱的一个戏剧人物 - 副本.doc
36《为人民服务》第一课时 - 副本.doc
37《为人民服务》第二课时 - 副本.doc
38《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第一课时 - 副本.doc
39《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第二课时 - 副本.doc
3《永久的悔》第一课时 - 副本.doc
40《我有一个梦想》 - 副本.doc
41《你是我的船长》 - 副本.doc
42口语交际:我有一个梦想 - 副本.doc
43作文:写一篇演讲词 - 副本.doc
44《南京大屠杀》第一课时 - 副本.doc
45《南京大屠杀》第二课时 - 副本.doc
46《寻找时传祥》第一课时 - 副本.doc
47《寻找时传祥》第二课时 - 副本.doc
48《阿炳在1950》 - 副本.doc
49《滑铁卢之战》 - 副本.doc
4《永久的悔》第二课时 - 副本.doc
50口语交际 话说我家 - 副本.doc
51写作 写一篇小通讯 - 副本.doc
52《桃花源记》第一课时 - 副本.doc
53《桃花源记》第二课时 - 副本.doc
54《岳阳楼记》第一课时 - 副本.doc
55《岳阳楼记》第二课时 - 副本.doc
56《醉翁亭记》第一课时 - 副本.doc
57《醉翁亭记》第二课时 - 副本.doc
58《湖心亭看雪》第一课时 - 副本.doc
59《湖心亭看雪》第二课时 - 副本.doc
5《铁骑兵》 - 副本.doc
60《诗词五首》第一课时 - 副本.doc
61《诗词五首》第二课时 - 副本.doc
62口语交际:交流对联 - 副本.doc
63作文:我理想中的学校 - 副本.doc
6《苏珊·安东尼》 - 副本.doc
7口语交际:我们的权利和义务 - 副本.doc
8写作:珍藏的记忆 - 副本.doc
9《大堰河--我的保姆》第一课时 - 副本.doc
八年级语文(下册)导学稿 班 组 号学生姓名:
序号 1 日期 执笔 八年语文组 审核 李树锐 四、理解并抄写生词。
课题 《背影》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课
学
习
目
标 1、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把握课文的内容。
2、采用多角度的阅读等方式进行整体感知,品味朴实的语言。
教师教法 课上交流助学 学生学法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作品语言的魅力。 一、释题:
文章以“背影”为题,因为它凝聚着父子间深厚、真挚的爱。点明作者的写作角度和抒情出发点,简洁、概括性强。
二、背景资料:
本文记叙的是1917年的事。那年冬天,作者的祖母死了,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的作者的父亲朱鸿钧也被解除了职务。朱鸿钧没有积蓄,两手空空,还欠下五百元外债,作者当时在北京大学读书,得到祖母去世的噩耗,便从北京赶到徐州,同父亲一道奔丧回家,到了扬州,父亲将金银首饰都拿出来,又当了一件狐皮袍,才还上欠债。又借钱办了丧事。办完丧事,作者回北京念书,朱鸿钧到南京找工作,父子二人便在浦口车站依依惜别。《背影》所写的就是这一段史实。
三、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四、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1、这篇散文的特点是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背影”来命题立意,组织材料,在叙事中抒发感情,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背影”?分别试做赏析。
“背影”在文章中出现了四次,每次的情况都有所不同。而思想感情却是一脉相承的。
第一次:文章第1段。开篇点题“背影”,以一种浓厚的感情气氛笼罩全文。
第二次:在车站送别的场面中,第6段。作者对父亲的“背 细细品读课文,紧紧围绕这一部分的“主要问题”,积极采用自主学习、同桌互议、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赏析课文内容。
重点 目标1
难点 目标2
其他
项目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方法:朗读、合作、探究。
八年级语文(下册)导学稿 班 组 号学生姓名:
序号 3 日期 执笔 八年语文组 审核 李树锐 四、理解并抄写生词。
课题 《永久的悔》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课
学
习
目
标 1、识记并理解生字词,了解有关作者的常识。
2、采用朗读法,抓住文章线索,把握文章的思路,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师教法 课上交流助学 学生学法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作品语言的魅力。 一、释题:
“悔”是后悔自己做错事,“永久”是说最深切、最真实、最难忘,点明悔恨的程度,题目点明文章写作内容。
二、背景资料:
作者写作此文时已接近90岁高龄,应《光明日报》记者邀请,写了这篇饱含深情的散文。此文记叙的是他童年时代的生活,他的母亲死于他上大学期间。未能对母亲尽孝成了作者心中永远的痛:年幼时不懂尽孝,年轻时无力尽孝,成年后却无法尽孝。因为母亲已经永远地离开了作者,所以在作者的心中也就有了这“永久的悔”。
三、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四、整体感知,小组探究:
1、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本文通过作者回忆过去的家庭生活,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思念,表达了因为再也无法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而悔恨不已的心情。
2、作者心中永久的悔是什么?为什么悔?悔的表现是什么?
作者悔的是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悔的原因是母亲受尽了苦难,悔的具体表现是文章的第10段。 细细品读课文,紧紧围绕这一部分的“主要问题”,积极采用自主学习、同桌互议、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赏析课文内容。
重点 目标1
难点 目标2
其他
项目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方法:朗读、合作、探究。
教师教法 课前预习导学 学生学法
引导学生自学,及时完成所布置的预习任务。 一、引语:
母亲是天底下最伟大的,可能我们有不理解的时候,但最后我们都会明白的。因此,从古到今,无论是谁,都对母亲永生难忘,因为我们的生命是她给的,我们的未来是她撑起,我们有理由来歌颂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季羡林老先生,在90高龄写的一篇文章《永久的悔》。
二、走近作者:
季羡林(1911—2009),山东清平(今临清)县人,中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翻译家、散文家。著有散文集《天竺心影》《朗润集》《留德十年》《牛棚杂忆》等。
三、学习生字:
盈眶( ) 简陋( ) 后悔( )
俯拾皆是( ) 唾手可得( ) 立锥之地( ) 懵懵懂懂( ) 寄人篱下( ) 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借助工具书,查找资料对课文进行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