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道小题,约7440字。
张家界市2016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模拟检测试卷(4)
语 文
题 号 一 二 三 总 分
得 分
考生注意:本试卷共三道大题,总分100分,时量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下列加点字的字形和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砭(biān)骨 威慑(shè) 归咎(jiù) 人声鼎(dǐnɡ)沸
B.蜷(juǎn)曲 狂阑(lán) 招徕(lái) 中流砥(dǐ)柱
C.画缯(zēnɡ) 蹲据(jù) 倒坍(dān) 洗耳恭(ɡōnɡ)听
D.嗔(chēn)视 唏嘘(xū) 慰藉(jí) 侍(shì)才放旷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自然科学的领域中,有许多令人异想天开的神秘现象正等待着科学家们去破解。
B.为了写这篇文章,刘教授查找文献,寻章摘句,做了上千张卡片,费了很多时间。
C.博物馆里陈列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美术作品,画上的花鸟虫兽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D.一个初一的学生,竟能写出如此漂亮的字,真叫人刮目相看。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一首老歌往往会令我们感动得热泪盈眶,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它能勾起人们对往事的回忆。
B.上课了,小王还没到校,班主任焦急地说:“她可是从来不请假的呀……”
C.利用互联网造谣、传谣是违法行为,我国多部法律对惩治这类行为已有明确规定。
D.能否告别雾霾,实现天蓝水清的宜居环境,关键在于节能减排力度的提高。
4.请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 )(2分)
①抓住事物的特征,离不开仔细观察。
②要想清楚地说明一个事物,就必须准确把握它的特征。
③还可以通过实地测量、计算,进行精细观察。
④有些事物的特征不是单靠眼睛观察就可以抓住,还需要借助相关资料。
⑤可以与其他事物进行对比观察。
A.②①④⑤③ B.②①⑤③④ C.①②⑤③④ D.①②④⑤③
5.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朱自清是散文家、诗人、学者,我们学过的《背影》《老王》都是他的作品。
B.鲁迅的散文《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表现了童年生活的情趣。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战国策》是我国第一部语录体史书。
D.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我们曾学过他的作品《记承天寺夜游》
6.名著阅读,完成题目。(4分)
【甲】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将“石”字隐了,遂称美猴王。
(选自《西游记》第一回)
【乙】唐僧道:“我命在天,该那个妖精蒸了吃,就是煮了,也算不过。终不然,你救得我的大限?你快回去!”行者道:“师父,我回去便也罢了,只是不曾报的你的恩哩。”唐僧道:“我与你有甚恩?”那大圣闻言,连忙跪下叩头道:“老孙因致下了伤身之难,被我佛压在两界山;幸得观音菩萨与我受了戒行,幸师父救脱吾身;若不与你同上西天,显得我‘知恩不报非君子,万古千秋作骂名。’”
(选自《西游记》第二十七回)
(1)【甲】段中石猴话中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出自我国儒家经典《① 》.众猴尊石猴为王,可以体现出他们② 的特点。(2分)
(2)阅读【乙】段师徒二人的对话,根据小说内容,在横线处填写相关内容。
孙悟空因③ (情节)而被如来佛祖惩罚,他所说的“恩”是指④
。(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2分)
7.综合性活动。(5分)
我校某班成立了“关注空气颗粒——PM2.5”的调查小组,下面是他们收集的一组材料,请阅读并完成(1)-(3)题。
【材料一】 PM2.5是指悬浮于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
【材料二】 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等方面的疾病。
【材料三】 专家说:“哪些类型的粒子对人体最为有害”,关于这个问题人们仍在争论不休。我们暂时还不明了,最具危害性的,到底是硫酸盐、硝酸盐,还是细微粉尘颗粒?
(1)阅读材料一,我们发现PM2.5的特点是:颗粒直径 ;在大气中 ;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有重要的影响 。(2分)
(2)PM2.5被称为“杀手”,请结合材料二说说其作为“杀手”的危害。(2分)
(3)结合材料三,说说PM2.5难以防治的原因。(1分)
8.按要求默写填空。(5分,每空1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