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020字。
社戏
教学目的:
1.积累有关的基础知识。
2.学习本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的技巧,理解本文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3.本文叙事详略得当的特点,体会作者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背景。
2.整体理解课文。
3.理解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内容与步骤
情景激趣:
本课选自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呐喊》,这是鲁迅先生1922年写的一篇短篇小说。
1922年前后,作者看到了曾饱含热望的辛亥革命终遭夭折的悲惨结局,能够推动中国走向光明的力量究竟在哪儿呢?鲁迅先生在《社戏》中由看京戏引发的强烈的失望之情,而倾注更多的笔墨和激情在那一群生龙活虎的农村少年身上。这里暗含了作者的社会理想。“戏场小天地,天地大戏场”,在鲁迅的眼里,中国的戏院不过是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他对中国戏院的观察与感受实际上就是对中国社会与国民性的认识与发现。有人认为看京戏的过程的描写,几乎每一处都含有某种象征意味,在鲁迅的心目中,“那夜似的好戏、好豆”已经成为某种生命形态和境界的象征,那么舒展、自由,那么沉静而柔和,那么和谐而充满情趣。我们今天学习《社戏》看同学们能从中读出怎样的理解。
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小说写作的对象,用序号标出意义段,要求体现小说的结构特点,用波浪线标出抒情或议论的文字。在此基础上理解小说的结构与中心。
在阅读过程中,积累下列词语:
(1)倘:连词。有“如果”的意思,表示假设。 (2)大抵:副词。有“大多”、“多半”的意思,表示对某种情况的基本估计。
(3)相仿:大致相同。仿:类似。 (4)欺生:欺负新来的生人。
(5)怠慢:冷淡。怠:轻慢。慢:态度冷淡。 (6)诚然:副词。有“确实”的意思。
(7)舒展:原指伸展得开,不蜷缩。本课是“舒畅”的意思。
(8)潺潺;本课形容船头激水的声音。
(9)朦胧:月光不明。本课用作动词,是“模糊起来”的意思形容词,泛指(光线、物体、思想、意识等)模糊、不清晰。
(10)歌吹:歌声和乐声。 (11)屹立: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屹:山峰高耸的样子。
(12)疏疏朗朗:形容稀疏的样子。用作
(13)扫兴:正当高兴的时候,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情而兴致大减。兴:兴致。
(14)纠葛:纠缠不清的事情。葛:葛藤,比喻纠缠不清的关系。
一、探究结构
学法指导:理解文章整体结构,要注意通过文章的结构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加以理解。小说的一般结构方式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1.划分段落,概括大意:
看社戏的时间、地点和机缘。
第一部分(第1—3节)盼社戏——归省乐土 乡间生活的小朋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