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题,约8430字。
潮阳实验学校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 一 语 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70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 河东凶亦然 凶:荒年
B.鸡豚狗彘之畜 畜:畜养
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检:约束
D.王无罪岁 罪:罪恶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3分 )
A. 梁惠王,就是魏惠王,姓魏,名罃。魏国都城在大梁(今河南开封西北),所以魏惠王又称梁惠王。
B. 河东,指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山西西南部。黄河流经山西省境内,自北而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
C.王道,以仁义治天下,这是儒家的政治主张。
D. 庠序,庠、序都是学校,商(殷)代叫庠,周代叫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孟子认为梁惠王虽然有“移民移粟”的小恩小惠,与邻国统治者的治国不尽心在实质上没有区别,是“百步”与“五十步”的关系。
B. 孟子的“王道”理想是“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使民生有保障,能够解决老百姓的生老病死等问题。
C. 孟子用“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和“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对比,意在突出梁惠王把“涂有饿莩”的现状归罪于荒年,如同把杀人归罪于武器一样荒唐。
D.《寡人之于国也》一文具有雄辩的气势,表现在语言上注重排比的运用,如在论述“使民加多”的道理时,通过排比的运用,使文章音节铿锵,气势充沛。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3分)
(2)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4分)
(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20分)
(一)阅读《马嵬•其二》,完成第5、6题。(9分)
马嵬(其二)
(唐)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5.这首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举例分析。(4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