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道小题,约14280字。
北流市2016年高中毕业班适应性训练
语 文
命题人:吴运锦、梁慧华 审题人:庞小玲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I卷第(11)题〜第(12)题 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3.做选考题时,考生须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告别“庸俗的消费主义”
“车奴”“卡奴”……“奴”字头新词,几成文化现象;“裸婚”“裸活”……“裸”字头新词,展现另一个向度。从“奴”到“裸”,两级之间的过山车,启示我们思考:如何走出“心为物役”,告别“消费异化”?
消费是现代社会满足人们生存所需的必要手段,也是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催化剂。然而,如果把一切都消费化,搞消费崇拜,唯消费是从,甚至用物质填满心灵,就必然生出一种“庸俗的消费主义”。
流风所布,消费就背离了“满足生存和发展所需”的本真价值,而是为了满足不断被制造出来、被刺激起来的欲望。琳琅满目的商品就像阿里巴巴的山洞,成为触发购买欲的引擎,个别人甚至要卖肾购新“苹果”。其实,拥有再多,也永远渴望货架上的下一个。超前、攀比、奢侈、炫耀的消费,让生活被消费裹挟,不仅无法在物质得失面前从容淡定,甚至会走上一条“通往奴役之路”。
对于个人而言,如何消费是一种自主选择,但如果庸俗的消费主义成为生活方式、群体选择甚至社会风尚,那就值得警惕。
庸俗的消费主义,实质上是一种拜物主义。手袋并非用来装东西,而是用来装腔调;手表也不仅用来显示时间,更是用来显示身份。在一些人眼里,对物质的消费和占有,成为能力的唯一标志、成功的最高象征、社会地位的集中体现、精神生活的不二依托。庸俗消费主义的狂欢,让人们沉浸在享乐主义的盛宴。从物质到精神,无物不可消费,无处不可出售,买卖关系成为存在方式,等价交换成为社会哲学。
社会如若被这样庸俗的消费主义所席卷,在“消费优先”“物质至上”的步步紧逼之下,理想、信仰、道德难免步步退却。于是,有人宁愿在宝马车里哭,把情感当了筹码;有人上网炫耀“干爹牌”豪车,以尊严下了赌注;有人把职位官阶明码标价出售,用信念做了交易……蝇营狗苟成为“成功的正道”,不劳而获成为“幸福的捷径”,消费主义的流行病,极易导致荣辱观念颠倒、是非观念迷失,社会风尚也因此遭到侵蚀。
告别庸俗的消费主义,我们或许可以走进更丰盈的人生。大学生司占杰放弃优渥生活条件帮助麻风病患者融入社会,冲出等价交换的牢笼,收获的是充实、快乐与感动这些无法用数字计算的财富。告别庸俗的消费主义,社会或许可以走进更深沉的文明。“理性经济人”不再是对人性唯一的预设,物质财富也不再是对成功唯一的判定,多元的标准、多样的观念、多维的思考,消费行为才能远离“异化”的危机。
告别庸俗的消费主义,不是为了缅怀“理想主义的贫穷”,限制人们享受物质的快乐,重新回到“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窘迫时代。而是要警示我们,生活水平提高,但不能沦入物欲的陷阱;经济社会发展,更不能陷进物质的泥淖。这是一个转型社会的心态涵养,也是一个现代社会的价值回归。
1.下列关于“消费异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庸俗的消费者为满足不断被制造出来、被刺激起来的欲望,消费背离了满足生存和发展所需的本真价值,消费很不理性。
B.超前、攀比、奢侈、 炫耀的消费,让生活被消费所主宰,使人无法在物质得失面前从容淡定,甚至走上一条被外物奴役的道路。
C.“消费异化”与“理性经济人”是现代社会人们为生存所需而采取的两种必要的消费手段,但前者脱离了消费的本真价值。
D.把对物质的消费和占有,视为能力的唯一标志、成功的最高象征、社会地位的集中体现、精神生活的寄托,是消费的异化。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消费是为了满足生存和发展所需,能促进社会的繁荣和发展。告别庸俗的消费主义,并非限制人们享受物质生活的快乐。
B.如果把一切都消费化,搞消费崇拜,唯消费是从,甚至用物质填满心灵,就必然生出一种“庸俗的消费主义”。
C.不对人性作唯一预设,不把物质财富当做成功的唯一判定,多元的标准、观念、多维的思考,才能远离“消费异化”的危机。
D.只要告别庸俗的消费主义,我们就可以走进更丰盈的人生,社会就可以走进更深沉的文明,回归消费应有的价值 。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车奴”“卡奴”与“裸婚”“ 裸活”就是这个时代的某些人被外物所役使,走上一条“通往奴役之路”的典型。
B.作者所倡导的做“理性经济人”,就是提倡适当消费,理性消费,告别庸俗的消费,远离消费“异化”的危机。
C.如何消费是一种自主选择,但如果让“庸俗的消费主义”成为生活方式、群体选择甚至社会风尚,就值得警惕了。
D.经济发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但不沦入物欲的陷阱,是一个转型社会的心态涵养,也是一个现代社会的价值回归。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杜景俭,冀州武邑人也。少举明经,累除殿中侍御史。出为益州录事参军。时隆州司马房嗣业除益州司马,除书未到,即欲视事,又鞭笞僚吏,将以示威,景俭谓曰:“公虽受命为此州司马,而州司未受命也。何藉数日之禄,而不待九重之旨,即欲视事,不亦急耶?”嗣业益怒。景俭又曰:“公今持咫尺之制,真伪未知,即欲揽一州之权,谁敢相保?扬州之祸,非此类耶。”乃叱左右各令罢散嗣业惭赧而止俄有制除嗣业荆州司马竟不如志人吏为之语曰录事意与天通益州司马折威风景俭由是稍知名 入为司宾主簿,转司刑丞。
天授中,与徐有功、来俊臣、侯思止专理制狱,时人称云:“遇徐、杜者必生,遇来、侯者必死。”累迁洛州司马。寻转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则天尝以季秋内出梨花一枝示宰臣曰:“是何祥也?”诸宰臣曰:“陛下德及草木,故能秋木再花,虽周文德及行苇,无以过也。”景俭独曰:“谨按《洪范五行传》:‘阴阳不相夺伦,渎之即为灾。’又《春秋》云:‘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今已秋矣,草木黄落,而忽生此花,渎阴阳也。臣虑陛下布教施令,有亏礼典。又臣等忝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于是再拜谢罪,则天曰:“卿真宰相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