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7680字。
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一
熟悉高考要求,把握复习方向
【考点要求】
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1.理解 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 C
(1)辨析文句意义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考试题型变化】
(1)选文:记人为主的叙事性散文、议论性散文。
(2)设题及分值:
设题全为四道题,题型为实词解释题、虚词辨析题、信息筛选、内容辨析、文言翻译题、主观概括题。
①实词解释题
A.考查的对象为常见常用词,如教材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实词、《考试说明》所举的120个实词。偶尔涉及次常用词,多可结合语境推断出来。
B.在实词的知识点中,重点考查: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C.与苏版教材高度联结。
D.考查形式依然为选择题,且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实词也是翻译考查的重点。
②文言翻译题
选句数量、分值上略有变化,但下列几点是不变的:
A.知识点全面而突出。全面: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重要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均有所涉及。突出:突出对实词,尤其是多义实词、古今异义词的考查。
B.考查重点稳定。a.重视对考生所学教材相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b.重视对语句通畅的要求。c.重视在落实关键词后须把译文放在上下文中作更准确的理解。
③虚词辨析题
A.重点考查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在文中的用法”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虚词的词性,二是虚词的语法作用,三是虚词与现代汉语语词的对应关系。
B.题型在变。虽说选择题题型不变,但可能在以下两方面有变化:一是单独考查虚词的四个选项可能全是文本内的,也可能如2006年那样,所给例句为文本内的,四个选项均为课本内的。
二是四个虚词组合考,如其他省市的那样,一个文本内的,一个课本内的,编组考查。
④主观概括题
“筛选信息、概括文意”考点由选择题变为主观题,而且这种主观题型估计近年内不会变化,但考查的点可能会变,如信息的筛选、文意的概括,甚至会有揭示文本的意义、目的、用意方面的考查。
⑤信息筛选题(辨析文句意义题)
1.信息筛选涉及的内容主要是:a.表现人物行为举止特点的信息,b.表现人物志向和思想主张的信息,c.反映人物道德品行和聪明才智的信息,d.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方面的信息。
2.命题形式:一般采用客观选择题形式考查考生对某一方面信息进行筛选和辨识的能力;也可能从阅读材料中选出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要求选出符合某一方面信息的选项。这是高考考查的主要题型。
江苏2014年《考试说明》把“筛选信息”考点删去,换成了“辨析文句意义”,这是文言文考点中变动最大的。辨析文句意义与筛选信息内容上有相通之处,但两者不是一回事。从命题看,把主观题变成了信息筛选或概括方向的主观表述题。
⑥内容辨析题
1.命题采用选择题形式,多为“选非”型(即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2.选项按原文顺序,依次对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其中错误选项的设置具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体正确的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内容、词语。做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比对。
【备考启示】
以不变应不变:
(1)重视课本学习。鉴于江苏卷命题“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的特色,要特别做好教材文言文的复习工作。要按照《考试说明》要求,全面梳理教材文言文中的各个知识点,并注意前后勾连,构筑起一个坚实的教材文言文知识网络。
(2)坚持以积累为主,注意知识积累与推断能力相结合。文言文阅读的重点是实词,要做好120个基本实词的积累,并扩大到教材文言文中的常见实词。同时,要聚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