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490个字。
第十课《〈论语〉十二章》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会朗读背诵文言文,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
2、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3、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学习重点:
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学习难点:
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课前预习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认真完成预习自测,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记出来,并填写到后面“课后反思“处。
3、利用15分钟高效完成。
教材助读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二十篇。2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他把“仁”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
他不求仕,集中精力从事教育及文献整理工作。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者七十二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教育理论,如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三、启发诱导等教学原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编成《论语》一书,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
预习自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人不知而不愠(yùn) 不亦说(yuè)乎三省(xǐng)吾身传(chuán)不习乎
罔(wǎng)殆(dài)箪:(dān)曲肱(gōng)
2、学生熟读课文,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