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语文考前复习课件+测试题(14份打包)
浙江省诸暨市牌头中学2016届高考语文文言文常见固定格式(一).doc
浙江省诸暨市牌头中学2016届高考语文考前诗歌鉴赏复习.doc
浙江省诸暨市牌头中学2016届高考语文考前文化经典复习.doc
浙江省诸暨市牌头中学2016届高考语文考前文言文复习.doc
浙江省诸暨市牌头中学2016届高考语文考前小说阅读训练.doc
浙江省诸暨市牌头中学2016届高考语文考前小阅读练习(一).doc
浙江省诸暨市牌头中学2016届高考语文考前小阅读训练(二).doc
浙江省诸暨市牌头中学2016届高考语文考前小阅读总结课件.ppt
浙江省诸暨市牌头中学2016届高考语文考前语用复习课件.ppt
浙江省诸暨市牌头中学2016届高考语文考前综合训练(一).doc
浙江省诸暨市牌头中学2016届高考语文考前作文素材(二).doc
浙江省诸暨市牌头中学2016届高考语文考前作文素材(一).doc
浙江省诸暨市牌头中学2016届高考语文文言文常见固定格式(二).doc
浙江省诸暨市牌头中学2016届高考语文文言文常见固定格式(三).doc
考前诗歌鉴赏复习
一、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题
闻雁 (唐)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秋风引(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1.这两首诗都从 的角度写雁或秋风,从而表现诗人的 之心。(2分)
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表现手法的差异。(5分)
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临江仙•送钱穆父① (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②,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③。
考前文化经典复习
传统文化经典阅读题表面上看只是给出一两个语段让你理解、分析和评价,其实,该语段背后反映的是诸子百家的思想。如果说语段的思想内涵只是一个“点”,那么,这个“点”背后是这位思想家广阔而深厚的思想这个“面”。因此,理解“点”,须有“面”的支撑,也就是说,考生必须要对诸子百家的思想内涵及其具体表现有个全面而精准的把握。下面将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提要如下:
1.孟子思想 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想,被称为“亚圣”。
(1)性善论。它是孟子整个思想学说的理论基石和出发点。他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由
考前文言文复习
2015: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坎而置之屋壁 坎:挖洞 B.当涂兵之冲 冲:突袭,冲击
C.侯下车 下车:初到任 D.力不赡耳 赡:足,够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臣子之恭也/将以有为也 B.及冬,则有边事/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C.颐指而办/吾尝跂而望矣 D.贤之不可已也如是夫/夫晋,何厌之有?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名为“学记”,却略于州学本身的具体描绘,将重心置于有救民兴学之功的王秬,塑
考前小说阅读总结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蓑衣(张炜)
秋天,刚刚收获过的土地湿润、疏松,可爱极了。稼禾的秸秆都拉走了,香气却留在田埂上。杂生在玉米和豆棵里的草叶儿显露出来,又绿又嫩。蚂蚱在草棵间蹦跳、起飞,很欢快的样子。
人们都忙着整理自己的土地,准备又一次播种。小格细心地揪掉青青的草叶,整齐地堆放在一块儿。她觉得这么嫩的草叶,扔掉怪可惜的,留着回家喂小兔子吧。那些蚂蚱碰到她手上,她就把它们逮住了;很肥大的,用一根草棒串了,别在衣襟上。
邻地里的达子走过来,搓着手上的草汁和泥巴,站在那儿笑。
考前小阅读训练(一)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内部言语并不是外部言语的内在方面——它本身是一种功能。它仍然是一种言语,也就是说,与词语相联结的思维。但是在外部言语中,思维是由词来体现的,而在内部言语中,随着词语产生思维,词语就消亡了。内部言语在很大程度上是用纯粹的意义来思维的。它是一种动态的。转移的、不稳定的东西,在词和思维之间波动着,而词和思维或多或少是稳定的,或多或少描绘了言语思维的组成成分。只有在考察了言语思维的下一个层面以后(这是
文言文常见固定格式(二)
六、表设问:
1.何者、何则(可译为“为什么呢”)
①百仞之山,任负车登焉。何则?陵迟故也。(百仞高的山,载重的车能登上,为什么呢?是因为山势逐渐倾斜。)
七、表陈述语气
1、无以、无从。(可译为“没有用来……的东西、办法,没有什么用来,没有办法,不能”)
①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鸿门宴》(祝酒毕,说道:“大王与沛公饮酒,军中没什么用来助兴的,请允许臣作剑舞!)”
文言文常见固定格式(一)
一、表示疑问:
1.奈何(可译为“怎么办、怎么、为什么”等)
①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鸿门宴》刘邦说:“现在虽已出来了,但未向项王辞别,这可怎么办?”)
②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为什么搜刮人民的财物一分一厘都不放过,挥霍时却象泥沙一样毫不珍惜呢?)
2.何如(可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等)
①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