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530个字。
《春》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该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和问题意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本课的教学始终贯彻钱梦龙先生“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主”教育理念,因势利导,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主要宗旨。
【教材分析】
1. 地位和作用:
《春》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主要介绍有关“美”的知识,重视引导学生欣赏“美”的事物,让学生体会“美”的散文语言并学会如何描写景物(绘形、绘声、绘色),掌握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意义与运用。“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春》这个例子则是本单元的开篇,承担着让学生体会景的美以及写景的各种手法(选择角度、描写手法),为接下来学习更深的写景散文、抒情写景散文和诗歌等打下基础。而且文本也承担了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和文学审美能力培养的责任,因此是个很好的蓝本。
2. 课文简析:
本文是作者朱自清在1928年至1937年间写的,这个时期正是作者彷徨苦闷而埋头于古典文学研究的阶段,对于春天也只能作田园牧歌式的赞唱。本文通过盼春、绘春、赞春三个大层次来进行描写。第一段总起“盼春”,接下来分别从春草、春花、春风、春雨、人等方面分写“绘春”,其中还穿插有昆虫、鸟儿、牧童、行人、农人、房屋、风筝和一些春天里的活动的描绘,运用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形象活泼,画面生动,读来让人赏心悦目;最后,作者进行“赞春”,颂扬春那充满生命和活力的力量。
【学情分析】
从知识层面的角度看,初一学生接触的散文作品不多,对散文的一般性鉴赏方法还不能很好地掌握与运用,对于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的语言魅力也是知之甚少,没有形成很好的价值判断,因此需要教师的引导与点拨。
从情感与价值观层面看,初一学生生活和社会阅历都较低,对于“美”的认识也只是一般性的。同时,初一学生又有很强的好奇心、学习欲,对于美丑有自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