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题,约7800字。
无锡南洋国际学校2005-2006学年度上学期高一语文
期中试题(1班)
第Ⅰ卷
一、(每小题3分,共18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分外(fèn) 绽放(zhàn) 挥斥方遒(qiú) 一模一样(mú)
B. 邂逅(xiè) 踟蹰(zhí) 迥然不同(jiǒng) 游目骋怀(chěng)
C. 熨帖(yù) 隽永(juàn) 肆无忌惮(dàn) 百舸争流(kě)
D. 霎时(shà) 拜谒(yè) 心神恍惚(huǎng) 不肖之子(xiào)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缥缈 雕栏玉砌 没精打采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B.荒芜 夜色朦胧 窸窸窣窣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C.幽僻 山青水秀 峥嵘岁月 有情人终成眷属
D.阡陌 声名狼藉 剩菜残羹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3.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由于管理不善,好运并没有维持多久。这家小店就从昔日的门庭若市,变得门可罗雀了,直至无人问津。
B. 我们来到了兰亭,发现游人络绎不绝,漫步在山阴道上,风景美不胜收,使我们应接不暇。
C. 不经过调查研究,脱离实际制定的计划,很可能成为空中楼阁,一纸空文。
D. 在这次春秋服装博览会上,她这个设计,新颖独特,不可思议,实在令人佩服。
4.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浙江海宁人。写有《赞美》《诗八首》等有影响的诗篇。课文中的《赞美》一诗,即选自《穆旦诗全集》。(中国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
B. 最近我在书桌上摆上两件小青铜像:一件是罗丹创作的《女人的手》,一件是玛伊约尔创作的《勒达像》。
C. 后来我在一篇题为《合欢树》的文章中写道:“……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了。’”
D.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对大多数中学生是熟悉的,不少中学生在小学时就读过这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B. 国务院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国务院在农村进行税费改革,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
C. “9•11”事件后,随着美国和欧洲经济萎缩,一些国际基金组织为寻找新的投资机会,将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中国,尤其是亚洲这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市场。
D. 非典和禽流感相继暴发,应当引起我们对现行生产、生活方式的反思,入不能制止严重破坏自然平衡的行为,人类可能会像恐龙一样因“特化”走向灭绝。
6. 下列作家、国籍(朝代)、作品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狄金森……美国……《篱笆那边》 B.普希金……俄国……《致大海》
C.裴多菲……匈牙利……《我愿意是急流》D.孔子……春秋……《论语》
二、阅读下文,完成7~10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盐东建筑遗址与黄河漕运
洛阳市新安县盐东建筑遗址,是我队于1997年10~11月间在进行黄河小浪底水库库区古代漕运遗迹的考古调查时发现的。
黄河漕运起源于春秋战国之际,起初主要用于军粮运输,秦汉时已成为转征租赋的有效方式。据记载,从西汉初年开始,漕运入关的粮食数额呈不断增长的态势。文帝之前“糟转山东粟以给中都官,岁不过数十万石”;武帝时“下河漕度四百万石”;到了元封年间,“山东漕益岁六百万石。……边余谷,诸均输帛五万匹”。这些租赋主要通过黄河、鸿沟和渭水等运往关中。而不同的河道由于地理环境和水性的差别,航运的方法和使用的船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