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课时,约4000字。
《我与地坛》
高邮市甸垛高中     刘春霞
●教学目标
1、品味作者沉静、绵密、抒情的语言。
2、学习、借鉴本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饱含感情、充满哲理的写作方法。
3、体会作者截瘫后十五年来生活中最重要的那些复杂难言的真切感受,从而进一步提高对生命意义的认识。
●教学重点
寻找线索,把握文意,感悟由“死”到“生”的复杂情感,由此去解读文章的内涵。
●教学难点
地坛和母亲在作者顽强求索中的作用,解开“我”、地坛、母亲三者的关系。
●教学方法
通过对全篇的感悟,引导学生分析、诵读和讨论相结合,在对全文的具体认识和透彻理解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的看法。

第一课时

导入:史铁生是当代文学史上很重要也很独特的一位作家,他1951年生于北京,十六岁初中毕业,十八岁响应文革号召到陕西延安务农,在三年后因为积劳成疾而导致双腿瘫痪。他再也没有站起来的那一天正好是他二十一岁生日,二十一岁正是人生最美好的青春韶华,正是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年龄,我们可以想到,一下子失去了希望,失去了曾经有的雄心壮志,史铁生是怎样的悲痛欲绝。他甚至长时间地想到了死。他是怎么样在生与死之间苦苦挣扎,又是怎样从死亡的阴影下坚强地走过来的,我们就来他的《我与地坛》中找寻答案。
写作缘由:史铁生最早是写小说的,他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曾经获得一九八三年的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的代表作还有《插队的故事》、《合欢树》、《奶奶的星星》、《务虚笔记》等,《我与地坛》可以看作是他对散文的一次成功的客串,在写作十年之后,史铁生决心来一次自我解构,也就是对自己从前的写作历程作一个总结,同时也是为写下去,也就是活下寻找理由,于是就产生了《我与地坛》。这篇文章有一万三千多字,共七章,从一九八九年五月开始写,到一九九零年一月改定,前后共约八个月。

教学过程:

指定学生朗读,辨正字音并且思考如下问题:
一、在地坛,他呆了十五年,静思默想了十五年,他思考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了没有?
二、为什么“园子荒芜但并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