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550+1750字。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讨论简单了解本文严谨别致、详略有致的结构特点。
2、 通过朗读品味本文淳朴自然、闲适自在的语言。
3、 通过想象和联想体会作者文人的灵性和雅致的情趣,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理解作者闲适自由的行文风格,通过想像和联想进一步体会文字间蕴涵的情感。
教学设想:本文是一篇非常别致的状物散文。体会汪曾祺朴实自然的行文风格,亲切口语化的语言,并以此作为突破点,让学生来体会语言的朴素自然之美。然后由文及人,整体感受汪曾祺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情怀。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二、探讨结构
1、这真的是一篇流水账吗?为什么?
明确: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写出了葡萄12个月的栽种和生长情况(附表,可以幻灯显示),乍一看,是一篇流水账。
月份 栽种过程(人) 生长过程(物)
一月 (检查) “睡”在窖里
二月 挖窖 出窖
三月 备料、刨坑、竖柱、上架、施肥 上架
四月 浇水 喝水、抽条、长叶
五月 浇水、喷药、打梢、掐须 喝水、抽条、长叶、开花
六月 浇水、喷药、打条、掐须 结果
七月 掐须、打条、喷药、浇水、追肥 “膨大”
八月 喷药、下果、装筐 “着色”
九月 喷药
十月
十一月 拆架、剪枝 下架
十二月 挖窖、入窖、检查 入窖
从图表中我们可以发现:(1)葡萄的生长过程和栽种过程是紧密联系的,在人的精心照料下,
《家里的灶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状物散文的一般写法,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意。
2. 研读文本,理清线索,体会作者对灶头和母亲的感情。
3. 找出文章的细节,分析其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理清线索,把握作者的情感。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二、作者简介
金曾豪,男,江苏常熟人,中国现代作家。在小说、散文、戏剧诸领域均有建树,主要文学成就在儿童文学。其中《迷人的追捕》获全国新时期优秀少儿文艺读物一等奖;长篇小说《狼的故事》、《青春口哨》和《苍狼》连续获得中国作协第2、第3、第4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散文集《蓝调江南》曾获全国儿童文学奖。是一本记叙江南一带农村风土人情与日常生活的作品。
三、理清线索,整体把握文章
1、 灶头的构造分别是由哪几节来介绍的,据此你可以给文章划分层次吗?
第一部分(1)对灶头作总体介绍
第二部分(2——7)灶台
第三部分(8——11)灶壁
第四部分(12——18)灶塘
第五部分(19——21)总结
2、 灶台的构造是什么?
明确:灶台(大铁锅、小铁锅、汤罐)
灶沿
灶壁(格子、灶画、壁龛)
灶塘
3、有上面的分析可知,本文的线索是:灶头。
四、体会作者对灶头和母亲的情感。
1、围绕灶头作者续写了哪些童年往事?
学生讨论、补充,教师小结
明确: ① 逼饭粢 ② 蒸糕 ③蒸菜(红烧肉、拼盘、“一品锅”)
④ 妈妈做的家常菜(黄豆芽炒咸菜、螃蜞豆腐) ⑤ 送灶、母亲在灶间的教育
⑥发生在灶壁边的故事(母亲在灶上忙碌、姐妹烧火、姐姐的模仿、煨山芋 、“填脚炉”、爆黄豆)
2、 这些往事的描写中有很多细节描写,你能指出来并说说它的表达效果吗?
如:① 逼饭粢“饭后大张旗鼓……开心死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