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730字。

  任务驱动的“表”与“里”
  一、前言
  孙绍振教授高度评价2016年全国三套卷作文,“从立意到模式都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说得直率一点,应该是全面突破。”此为公允之论。与2015年相比,更能体现命题“素养立意,能力主导”的特点,如果结合“一点四面”的立德树人导向和语文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提出,三道作文形成国家考试中心作文的矩阵,似乎有意完善新材料作文的“顶层设计”。其中用心之处、雕琢之处,自当细细品味,并实践之。
  可以说,材料作文已进化到“材料+任务”的阶段。只不过,我们之前看过的任务指令非常明显,“指一指,拜一拜”即可。而2016年三道作文的任务“潜藏”起来了,也许更能显示任务驱动的要义。张开对任务驱动的定义未过时:“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任务驱动的“里”即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这体现语文核心素养中的“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其“里”,才能任尔东南西北风。
  2016年全国I卷“奖惩之后”漫画材料题,有论者认为回归2007年“摔跤了吧”和2010年“猫有鱼吃还捉老鼠”的漫画立意特点。不过此种回归不是重复,而且内涵的提升。考试中心的阐释也提到“材料本身丰富的张力、寓意中包含的思辨色彩,尤其是‘结合材料的内容与寓意’的任务型要求,容易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也有利于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是较明确的任务型指令,考生不仅理解其内容,更要阐发其寓意,增强了写作的针对性,能够有效地防止宿构、套作。”
  诚如孙绍振所讲“在这样层层深入的具体分析中,激发思维,强化思辨,这是培养独立思考,具有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命题人员在限制与开放间拿捏、腾挪,“看似老套的命意,却赋予了广阔的思考可能。”(6月8日《光明日报》)“漫画的丰富寓意,又可让学生联想社会发展的进步与退步,联想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某种现象的批评与表扬,反思与之相关的社会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问题。”(6月8日《中国青年报》)
  2016年全国II卷“语文素养大家谈”题。有论者认为此题保留了2015年任务驱动的“种”,与去年“哪个更具风采”相似。细读题,实有不同。去年“哪个更具风采”是比较中三选一,而今年比较中就不只是三选一,可能三选二、三选三。孙绍振教授认为三元组合提供丰富立论要素,“对考生化无序为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