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析与练
2017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析与练:考点1 实词类-近义词的使用和词义辨析.doc
2017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析与练:考点10 简明、准确、鲜明、生动类.doc
2017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析与练:考点11 得体类.doc
2017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析与练:考点12 扩展类.doc
2017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析与练:考点13 压缩类.doc
2017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析与练:考点14 漫画图片类.doc
2017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析与练:考点15 数字表格类.doc
2017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析与练:考点16 文言断句.doc
2017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析与练:考点17 文言实词.doc
2017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析与练:考点18 文言虚词.doc
2017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析与练:考点19 信息筛选与辨别.doc
2017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析与练:考点2 虚词类.doc
2017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析与练:考点20 内容主旨观点态度.doc
2017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析与练:考点21 文言翻译.doc
2017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析与练:考点22 形象类.doc
2017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析与练:考点23 语言类.doc
2017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析与练:考点24 表达技巧类.doc
2017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析与练:考点25 情感观点类.doc
2017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析与练:考点26 比较鉴赏类.doc
2017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析与练:考点27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doc
2017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析与练:考点3 成语类.doc
2017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析与练:考点4 综合类.doc
2017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析与练:考点5 辨析类.doc
2017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析与练:考点6 修改类.doc
2017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析与练:考点7 选用、变换句式.doc
2017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析与练:考点8 仿用句式.doc
2017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析与练:考点9 连贯类.doc
考点分层透析
【典型例题】(2013北京•3,3分)
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文学艺术创造来源于生活,作家塑造的人物形象,往往是以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人物为________创作而形成的。
②一辆运载盐酸的货车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侧翻事故,交通、消防部门的人员迅速赶赴出事现场,并做出了紧急________。
考点分层透析
【典型例题】(2013•山东,16,4分)
在下面这段文字的画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要求:语意连贯,合乎逻辑。(4分)
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增长的关键时期, ○1我们只注重经济数量的增长,而忽视质量的改善,对自然资源盲目开发,○2 竭泽而渔,势必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破坏,从而断送可持续发展的前景,○3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是确保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
【答题方法】
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表达应用)。“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主要考查根据语境选择恰当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要求能准确理解词语(包括熟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能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等。熟语的考查以成语为主。本题做题要特别注意题干,要求选出“使用恰当的一句”。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
【答题方法】
解答本题,重在理解词义及用法。如能用到先排除再定位,就会事半功倍。如第三空,“星汉”指银河,说银河满天肯定不合事理可排除;“星云”指天体,说天体满天,不搭配;“星光”指星星闪烁的光芒,而前文有“斜月晶莹”,月夜中能够看到天上的星星,但看不到星星的光芒;故一下子可以定位。另外第一空中“常不用”几个字要推敲,说“常”并非完全没有,所以“总是”二字就绝对化了,排除B;“不用……”常与“而、只”之类的关联词搭配,
考点规律揭秘
1.明了病句类型,力求正确辨析
高考病句常见的类型有六种: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1)语序不当
语序不当,主要有定语位置不当、状语位置不当、词序不当、主客体颠倒、虚词位置不当。其中虚词位置不当有介词短语位置不当、副词“不”的位置不当、关联词语位置不当三种情况。
① 正确掌握多层定语的顺序
考点规律揭秘
一、怎样使语言简明?
语言表达的“简明”主要包括“简”和“明”两个方面。“简”即“简练”,就是话语不能啰嗦,不说多余的话——量的要求;“明”即“明晰”,就是要把意思表达清楚,使对方能准确理解其含意——效果要求。
简——数量,明——效果。
怎样做到简明?
1、围绕中心,突出重点
要做到语言简明,首先每一句话都要围绕既定中心。节外生枝,游离中心话题的内容应删
【答题方法】
表格阅读类型的试题,将数据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做题时认真研读这些数据排列的规律,然后依题目要求用文字详细表述出来。
此题相对于传统的表格题,此表格数据所反映的信息较为曲折隐晦,或者说是传统题的叠加。因为考生解答此题需要做到这么几个步骤:第一步,大多数作家发表处女作的年龄集中在20~30岁;第二步,大多数作家发表代表作的年龄集中在26~40岁;第三步,作减法,发表代表作的年龄与发表处女作的年龄之差,隐含作家渐至成熟的信息。
【答题方法】
本题考查考生对内容要点的分析概括能力;能力层级C。
此题继续延续近几年高考的编题方式——将传主主要事迹大致依事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切分为四部分进行概括,并对应拟设了四个选项,从阅读材料着眼要求考生能够读懂全文,不在内容要点的分析概括上出错。题目的设问方式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设问难度比“选出正确的一项”略小。
解答这类试题的方法,一般需要从全文着眼,寻找与选项内容相一致的信息。这类试题在设计错误项时,往往是选项内容在文中都有,但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分析却是不正确的,这
考点规律揭秘
如何把握作者或诗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把握作者思想感情,是诗歌鉴赏中的重中之重。我们往往从考卷中看到这类的题目,例如:这首诗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那么,我们该如何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呢?
1.看标题辨情感
题目是诗的眼睛。有些题目明确地交待了诗歌的写作重点或类型。
(1) 如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名后加“怀古”“咏怀”的一般是怀古诗。咏史诗就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或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怀古诗
3.对比识记
考生有时区分不开不同诗句中读音相同而书写不同的两个字,从而将这两个字写反了。如:将“艰难苦恨繁双鬓”中的“繁”与“三顾频烦天下计”中的“烦”记混写反。若要想记准,就得对比着识记。前者中的“繁”是“繁多”之意,“繁双鬓”指两鬓白发不断增多,“繁”是动词“增多”之意;后者中的“烦”为“麻烦”之意,“频烦”是从刘备这个角度来说的,刘备三顾茅庐向诸葛亮咨询统一天下大计,确实有点“麻烦”诸葛亮了。如此对比着识记就不会记混。还有的考生将不同两首诗中涉及到的相同内容的诗句混淆了。如:将“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