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210字。
一、情节型材料作文的写作•审题立意
新材料作文也叫命意作文、题意作文或后材料作文。所谓新材料作文,就是一种以给材料但不给话题,在材料范围内自主确定角度、立意、文体、标题等的作文命题形式。它把话题作文中的“话题”与“材料”的功用都集中到“材料”身上,审题不是从“话题”出发,而是从“材料”出发。
㈠新材料作文之审题立意
1.审题立意三原则
⑴整体性原则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
⑵多向性原则
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往往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一般来说,可以从材料涉及的不同对象、不同关联、不同由头等方方面面入手,寻找立意的角度。要善于化整为零,多向着眼,尽量多发现其间的包藏,以备筛选。
⑶筛选性原则
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
筛选的原则: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可能比较新颖;③自己有话可说。
2.审题立意五方法
⑴提炼本质法
就是抓住材料所反映的本质性的问题去立意。这种方法适用于平实的叙述性材料。这类材料没有明显的是非曲直,所表达的中心也不含蓄,就靠我们提炼出一个带哲理性的观点。
例如:1987年,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有人问一位诺贝尔获奖者,您在哪所学校、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出人意料,这位学者说,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我学到的东西就是这些。”这位学者的话代表了科学家的普遍看法。
在分析材料时,就要抓住学者话的本质。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无私友爱品质;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不贪的品质;东西要放整齐:严格的习惯;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知错必改的品质;吃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良好的生活习惯等。由此我们看出,老学者在幼儿园学到的是一些良好的品质和习惯,这些良好的品质和习惯使他取得了成功,实现了人生的价值。可见,这一材料的本质问题就是: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质和习惯使人终生受益。以此为论点,深刻准确。
⑵道理升华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比较含蓄的隐喻型材料、寓言、带有哲理性的自然现象等。分析这类材料,就要揭示蕴涵在材料中的那个“理”,然后再将这个道理的适用范围扩大化。
例如:《淮南子》中说:“畋不掩群,不取麕夭;不竭泽而渔,不焚材而猎。”就这一段话联系现实写一篇议论文。
有些同学就事论事,谈打猎,谈要保护小动物,要有恻隐之心,或从效益的角度谈方法等。这些都不得要领。不论是打猎,还是捕鱼,这几种做法有着共同的实质:只顾眼前利益,不顾将来。这就是蕴涵在材料中的那个“理”,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就可以这样立意:凡事要有长远眼光,要留有余地。再用它去联系现实生活,我们会自然的想到一些与此相似的事情,如弃学经商等。
漫画这种形式也常被采用,如1996年高考的《截错了》就是如此。漫画一般用夸张、幽默、讽刺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