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导学案27份,教案制作紧扣课标,体现新课改,注重师生互动,简洁实用。
语文选修一
1---《长恨歌》导学案.doc
10--菩萨蛮.doc
11---将进酒.doc
12--《阁夜》.doc
13--李凭箜篌引.doc
14--虞美人.doc
15--苏幕遮.doc
16--《过小孤山大孤山》导学案.doc
17--《庖丁解牛》导学案.doc
18--《项羽之死》导学案.doc
19--阿房宫赋.doc
2--《湘夫人》导学案.doc
20---《六国论》.doc
21--《伶官传序》.doc
22--祭十二郎文.doc
23---《文与可》导学案.doc
24--《种树郭橐驼传》导学案.doc
25--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doc
26--《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doc
27---《项脊轩志》教学设计.doc
3--《拟行路难》.doc
4---蜀相.doc
5--书愤.doc
6---春江花月夜 .doc
7--《夜归鹿门歌》教案.doc
8---《梦游天姥吟留别》.doc
9--登岳阳楼.doc
2018届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第1课之
《长恨歌》导学案
了解作者及本诗体裁特点;背诵相关的名句,积累古诗素材。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培养诵读理解的习惯。
体会杨玉环和唐玄宗之间深挚的情感和历史教训
深入体会杨李之间的爱情悲剧及教训,探讨“红颜祸水”的合理性。
诵读、提问、讲解、质疑。
“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多媒体课件PPT
1课时
第一课时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个性补充
一、 导入新课,走近文本。
吊白居易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白居易去世,唐宣宗李忱以诗吊之,其中有“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句,这两句诗当互文来看,童子、胡儿能解吟长恨曲、琵琶篇,同时还能歌唱,说明《琵琶行》《长恨歌》通俗易懂,“童子”“胡儿”都能吟,且在当代便已广泛流传;一千多年后,它依然是珠玉璀璨,散发着永恒的魅力,究其因由,主要在于一个“情”字。
“一篇《长恨》别有情!”白居易如是说。可见一首《长恨歌》倾注了诗人太多的情感。这部中国版的“人鬼情未了”不仅凝聚着诗人的理念,也层层积淀着历代读者的美好理想。也许,惟其绵绵“长恨”的亘古主题和对真情的向往与追求,才是真永远。
……
2018届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第3课之
《拟 行 路 难》导学案
导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及其生平,掌握诗歌的内容;
2.培养学生把握诗歌情感的能力;
3.培养学生“知人论世”的诗歌阅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学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
2.通过与李白的《行路难》的比较阅读,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知人论世”在诗歌鉴赏中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作者在逆境中的抗争精神,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
2.准确把握诗人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豁达的情怀
导学策略 教学重难点 1、理清诗歌的层次,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2、能分析文中“比兴”的用法和作用,理解诗中渲染愁绪的用意。
教学方法 1、诵读教学法。
2、讨论分析法。
学法指导 “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PPT
课时安排 1课时
主要教学进程 学生活动 个性补充
一.导入新课
初中时我们学习过李白的《行路难》,请尝试背诵这首诗。
行路难,本是乐府杂曲,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之意。
《行路难》虽为精品,但借用“行路难”这一乐府旧题来写诗的,李白并非第一人,他之前还有一位诗人鲍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拟行路难》,从中领悟鲍照对唐代诗歌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
2018届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单元第5课之
《书愤》导学案
1、了解陆游及其诗歌创作。
2、深刻领悟这首诗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1、训练学生初步掌握读词诵词的能力。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背诵这首诗。
感受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1、 了解陆游及其诗歌创作。
2、 感受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1、诵读教学法。
2、讨论分析法。
“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多媒体课件PPT
1课时
主要教学进程
导学目标:1、深刻领悟这首诗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2、感受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学生活动 个性补充
一、 情境导入: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他在弥留之际,念念不忘被金兵占领着的中原领土,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写了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从这里我们可以领略到诗人的爱国情怀是何等的执着、真挚!
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陆游,体会他那感
……
2018届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第2课之
《夜归鹿门歌》导学案
1、解作家生平,作品风格,本诗的创造背景和创造目的。
2、味诗歌,并背诵全诗。
3、悉律诗的格律知识。
1、合诗人的背景和思想,把握诗歌的内涵。
2、过诵读,了解诗歌情感,并背诵。
3、感知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洒脱的胸怀以及隐逸的情怀志趣。
1、然孟浩的“隐逸超脱”的情感。
2、诗歌宁静清幽的艺术境界。
重点:了解作者和孟浩然的生平,结合课文评价作者的写作意图。
难点:理解文中的引文和引诗,感受孟浩然巨大的人格魅力。
诵读法、讨论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件PPT
一课时
主要教学进程
第一课时
导学目标:
1、解作家生平,作品风格,本诗的创造背景和创造目的。
2、味诗歌,并背诵全诗。 学生活动 个性补充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诗经》《离骚》、汉乐府到南北朝民歌最后诗歌这一文学体裁到了唐代便迎来了它的全盛时期。在这一时期有位诗人曾经写过一首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其中这样几句“欲渡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从诗中“欲渡无舟楫”可以看出他有积极用世之心却遭遇失意,由于机缘巧合他最终成为盛唐时期一位不甘隐居,却以隐居终老的诗人,这个人就是孟浩然。今天我们学习他的另外一首诗《夜归鹿门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