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过万重山漫想》备课指导<br>
【自读导言】 <br>
三峡是翟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它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南津关,全长193公里。它是世界上著名的大峡谷,被誉为山水画廊,也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br>
    翟塘峡为长江三峡第一峡,又称夔峡。从奉节白帝城至巫山县大溪镇,全长8公里,以雄伟壮丽著称。长江南岸的白盐山与北岸的赤甲山对峙,岩壁如斧劈刀削,恰似一扇屋门,紧锁长江。江水在峡中咆啸奔腾,旋涡四起,山雄水急,气势磅礴,令人叹为止。 <br>
    巫峡为长江三峡第二峡。从巫山县大宁河口,至湖北省巴东县官渡口,峡长45公里。其特征是峡长谷深,迂回曲折,幽深秀丽,似一条美不胜收的山水画廊。巫峡景区由“三台八景十二峰”等景点组成。 <br>
    西陵峡是三峡中最长的一个峡,长70公里,自宜昌秭归县香溪河至宜昌市南津关,其特点是滩多水急。其中的泄滩、青滩、崆岭滩,为三峡著名的三大险滩。西陵峡中景观甚多,著名的有黄牛峡、黄陵庙、三峡工程、灯影峡、崆岭峡、牛肝马肺峡、兵书宝剑峡、屈原祠等等。 <br>
    自古以来,写三峡的文字就很多,同学们在初中时也学过不少。如郦道元《水经注·三峡》,李白的《秋浦歌》、《朝辞白帝城》等等。要在众多的名文俊笔中写出脱俗的文字来,不费踌躇是不行的。正是这样,《过万重山漫想》才没有“率尔”操觚,而是独辟蹊径,以三峡为踪,情随景迁,景随情变,“思接千载,心游万仞”。通过“漫想”,表达了作者对那些勇于开拓的志士仁人表示了由衷的赞美。 <br>
在写作中,作者打开视野,在现实和想象之间自由驰骋,其思路纵贯古今,气势非凡,表现出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驾驭能力。 <br>
    学习此文,主要把握以下要点: <br>
一.通过学习本文,增加文化知识的积累。作者是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又是著名的诗人、杂文家,他的语文修养很高。反映在此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既十分重视文学形象的塑造,又十分重视语言表达的效果。 <br>
二.学习本文,了解和体会文章结构的技巧。 <br>
    这篇文章以三峡为线索,借想象和联想歌颂了历史上那些具有开拓精神的人物。但是这种歌颂又并非是直来直去的,而是在作者思路的纵横驰骋中一步一步实现的。因此表现在文章结构上,则给人抑扬顿挫、大开大合的感觉。 <br>
三.体会作者所赞美的内在精神。 <br>
    这既是文章学习的重点,也是文章理解的一个难点。 <br>
【自读程序】 <br>
一. 生字生词的识记,相关文化知识积累 <br>
    如“以敝帚画西施”、“志”、“欹”、“洪荒”、“注”、“不盈不溢”、“摧山坼(chè)地”、“水击三千里,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等等。这样的内容不少,都可借助文中的注释或查工具书完成。 <br>
二. 找出联结上下文的关键语句,理清文章的思路 <br>
    本文题为“漫想”,实际上“漫”而有序,作者十分注意把现实和想象结合起来,通过想象来安排文章的结构。在自读时,我们找出这方面的语言标志,会有助于<br>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