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660字。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四单元《诗词三首》同步训练
  一、基础测试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每对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怆然|重创    豆蔻|扣篮 解鞍|解数  吟唱|拎起
  B.觊觎|尔虞我诈  荠菜|鲫鱼 弥望|弭乱  萧条|削球
  C.黍离|冠盖相属 犹豫|效尤 俊赏|郡县  鞍马|谙习
  D.阑干|雕栏玉砌  阡陌|悭吝 忖度|踱步  少年|稍息
  解析 A.怆:chuànɡ,创:chuānɡ,解鞍:jiě,解数:xiè,吟:yín,拎:līn;B.弥:mí,弭:mǐ;C.黍:shǔ,属:zhǔ;D.lán,qiān,duó,shào。
  答案 D
  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A.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容颜变憔悴了)
  解鞍少驻初程(稍微)
  B.塞上长城空自许(自我承认,担当)
  出师一表真名世(名传后世)
  C.淮左名都(西面,与“江左英豪”同)
  自胡马窥江去后(离开)
  D.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战争)
  难赋深情(述说)
  解析 左:指东面。
  答案 C
  3.对下列句子所用手法,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了比喻、夸张的手法,直接抒写了自己亡国之愁。)
  B.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用典,拿诸葛亮自比,表明自己矢志北伐,死而后已的决心,其中亦有壮志难酬的感慨。)
  C.废池乔木,犹厌言兵。(采用拟人手法,废池乔木厌恶言兵,人们对此更是深恶痛绝,鲜明地表达了人们对这场战争的憎恨。)
  D.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化用诗句,暗含对比,把眼下的凄凉与当年的繁华形成对比,一个“冷”字写出这种悲凉的氛围,衬托了词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解析 C.“鲜明”错,应是“委婉地”,“鲜明”用于直接抒情,这里是间接抒情。
  答案 C
  4.《扬州慢》这首词多处化用晚唐诗人杜牧描写扬州的诗句,借以表达今昔之感,“黍离”之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化用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赠别》)诗句,抒发感时伤乱,今不如昔的感慨。
  B.“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化用杜牧“豆蔻梢头二月初”(《赠别》)和“赢得青楼薄倖名”(《遣怀》)两句,杜牧已逝,看不到如今扬州的衰败,词人为此深感惋惜。
  C.“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化用杜牧“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寄扬州韩绰判官》),进一步抒写景物依旧,风光不再的哀痛。
  D.词人多次化用这些诗句,是要借用它们的意境,起到了以昔衬今、今昔对照的作用,词人的故国之思,今日之痛,也由此得以曲折、深挚的表达。
  解析 B.此引用作者意在表达即使杜牧那样的才子,看到如今破败的景象,也写不出什么好的诗句了。突出眼前之景的破败荒凉。
  答案 B
  5. 对《雨霖铃》、《扬州慢》比较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雨霖铃》以冷落清秋景为衬托表达离愁别绪。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