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小题,约10020字。
  长春外国语学校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学科试卷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 本试卷分第Ⅰ卷、第Ⅱ卷和答题卡,共4 页。满分120 分,考试用时120 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卷交回,试题卷自己保存。
  2.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考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4.保持答题卷清洁、完整,严禁使用涂改液和修正带。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琴的文化内涵
  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手中爱不释手的器物。特殊的身份使得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和雅”、“清淡”是琴乐标榜和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陶渊明“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与白居易“入耳淡无味,惬心潜有情。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所讲述的正是这个道理。
  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要达到这样的意境,则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而为一,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在这一方面,伯牙的经历可称为后世的典范。传说,伯牙曾跟随成连学琴,虽用功勤奋,但终难达到神情专一的境界。于是成连带领伯牙来到蓬莱仙境,自己划桨而去。伯牙左等右盼,始终不见成连先生回来。此时,四周一片寂静,只听到海浪汹涌澎湃地拍打着岩石,发出崖崩谷裂的涛声;天空群鸟悲鸣,久久回荡。见此情景,伯牙不禁触动心弦,于是拿出古琴,弹唱起来。他终于明白成连先生正是要他体会这种天人交融的意境,来转移他的性情。后来,伯牙果真成为天下鼓琴高手。
  琴者,禁也。作为“圣人之器”的琴,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红楼梦》第八十六回,贾宝玉得知林黛玉会弹琴时,便要妹妹为自己演奏一曲。林黛玉这时讲到:“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再遇着那天地清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又说:“若必要抚琴,先须衣冠整齐,或鹤氅,或深衣,要如古人的像表,那才能称圣人之器,然后盥了手,焚上香。”林黛玉的确不愧是一介才情女子,她深谙琴道,才识过人。
  儒家与道家是中国哲学的两大支柱。在中国众多的音乐形式中,古琴应当说是儒道两家在音乐中体现的集大成者。儒家主张入世哲学,重视人生的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儒家所提倡的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的外在效果。“琴者,禁也。禁止于邪,以正人心。”古琴首先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唐代薛易简在《琴诀》中讲:“琴为之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魄,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
  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反对人们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为。道家最理想的音乐应该是“大音希声”、“至乐无乐”的境界。从某种程度上看,道家是反对音乐的。究其实质,他们主要是反对艺术形而下的层面。强调艺术形而上的境界部分。庄子进一步将音乐分成“天籁”、“地籁”与“人籁”三类。认为只有“天籁”才是音乐的最高层面,其根本也是提倡自然天成,反对人工雕琢的音乐。这深深影响了以后的琴人思想,如白居易、陶渊明、欧阳修、苏轼等。陶渊明的琴桌上常年摆着一张琴,既无弦也无徽。每当他酒酣耳热、兴致盎然时,总要在琴上虚按一曲。后来李白有诗写道:“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从中我们不难悟出道家思想对琴乐的渗透与融合。
  1.下列关于“古琴”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渊明“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印证了琴乐追求“和雅”的审美情趣。
  B.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而为一,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
  C.伯牙面对蓬莱仙境,心弦被触动,于是拿出古琴,弹唱起来。他明白成连先生要他体会的正是这种天人交融、人琴合一的意境。
  D.古琴作为“圣人之器”,演奏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林黛玉关于弹琴的言论恰恰是对这一点最好的论述。
  2.下列对“古琴是儒道两家在音乐中体现的集大成者”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反对人们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为。“清淡”的琴乐与道家的追求正好合拍。
  B.儒家主张入世哲学,重视人生的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古琴首先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
  C.儒家所提倡的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的外在效果。而“和雅”的琴乐正是这一审美情趣的体现。
  D.庄子认为只有“天籁”才是音乐的最高层面,其根本也是提倡自然天成,反对人工雕琢的音乐。这深深影响了以后的陶渊明以及唐代的薛易简、李白等人。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章首先阐明了琴乐的审美情趣和深远意境,论述了古琴的内在韵味以及演奏时应有的规范,深入地阐述了古琴对儒家和道家的巨大影响。
  B.千百年来,古琴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钟爱之物。这导致了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具有着高度的文化属性。
  C.儒家重视人生的现实问题的哲学主张,使弹琴者在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唐代薛易简在《琴诀》进一步印证了这一观点。
  D.道家思想对琴乐的渗透与融合是古琴“和雅”审美情趣形成的原因,作者引用古人的诗句,增强了说服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课内文言文部分(10分,每小题2分)
  4、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聊乘化以归尽乘:顺随
  B.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殆:危险
  C.抑本其成败之迹抑:或者
  D.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怙:依靠
  5、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亲故多劝余为长吏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B.不赂者以赂者丧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C.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呜呼!其信然矣
  D.觉今是而昨非     二败而三胜
  6、下列语句加点字的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悦亲戚之情话②策扶老以流憩③当敛裳宵逝④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
  ⑤乐琴书以消忧⑥函梁君臣之首⑦忧劳可以兴国⑧日削月割⑨李牧连却之
  ⑩善万物之得时
  A.①⑤/②/⑥/③⑧/④⑦⑨/⑩B.①⑤/②⑥⑩/③⑧/④⑦⑨
  C.①⑤/②⑥/③⑧/④⑦⑨/⑩    D.①⑤/②⑥/③⑧/④⑦⑨⑩
  7、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组是(  )
  例句: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A. 惟兄嫂是依                B.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C. 斯用兵之效也            D.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8、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组是(  )
  A. 古人用“朔”、“晦”、“望”、“既望”等名称来标识日期,如清代姚鼐的名篇《登泰山记》中的“戊申晦”,表明作者观看日出是在月初那一天。
  B. 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故“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中的“季父”是排行最小的叔父。
  C. 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几个月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加冠仪式后才起的,字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
  D.“辞”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在汉代,人们习惯将辞和赋统称为辞赋,不加区别。但实际上二者是两种不同的文体。区别在于赋重咏物说理,辞重抒情;赋句式更散文化。
  (二)课外文言文部分(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小题。
  修①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②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为我累。’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耶?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养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