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有23道题,约10440个字。

  南安一中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
  高一语文科试卷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环保”“绿色”是现代概念,但谈不上是现代观念,而是古已有之的传统理念。宋代延续前代的做法,设有专门的环境保护部门——虞部,各州县又设“农师”之职,聘请通晓农林知识者担任之,为民众种植作物、林木提供技术指导。朝廷还制定一系列涉及生态保护的法令,如宋太祖曾下诏:“令民二月至九月无得采捕虫鱼,弹射飞鸟,有司岁申明之。”又严禁捕食青蛙,因为宋人已发现青蛙乃庄稼害虫的天敌。这一立法大概是最早的“野生动物保护法”之一。
  宋政府对绿化尤其重视。我们展开《清明上河图》可以看到,不管是郊外的道路两旁,汴河沿岸,还是繁华都市内的街道两边,都是绿树成荫。这当然是宋政府大力推广绿化的结果。
  宋太祖立国之后,即诏令沿黄河、汴河两岸的州县,必须多种植“榆柳及土地所宜之木”,因为植被能够巩固河岸、堤坝。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朝廷任命谢德权领护汴河,谢德权即调征夫役,在京师河段“植树数千万(株),以固堤岸”。难怪后来日本僧人成寻来中国旅行,乘舟至汴河时,看到沿岸皆“杨柳相连”“榆柳成林”。
  我们现在习惯在公路两旁种植林木,宋人也是这么做的。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一位官员发现官道两旁缺少树木,便向朝廷提了一个建议:可令“马递铺卒夹官道植榆柳,或随地土所宜种杂木,五七年可致茂盛,供费之外,炎暑之月,亦足荫及路人”。宋真宗批准了这一建议。宋仁宗时,陶弼在阳朔当县令,“课民植木官道旁,夹数百里,自是行者无夏秋暑暍之苦,它郡县悉效之”。
  宋朝地方官若在任内积极植树造林,是可以作为升迁之政绩的,《庆元条法事类》规定:“诸县丞任满,任内种植林木滋茂,依格推赏,即事功显著者,所属监司保奏,乞优与推恩”;如果导致绿化面积减少,则要受处分,“任内种植林木亏三分,降半年名次,五分降一年,八分降一资”。政府又立法严禁盗伐林木,“违者置罪”;即使是官方出于公共用途要砍伐木材,也必须向“都木务”申请采伐许可。
  宋人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既是传统环保理念的延续,也是宋代社会现实的压力所致。宋代手工业发达,特别是煤炭的大量使用,导致空气污染,如延州普遍以煤(石炭)为日用燃料,整个城市笼罩在煤烟之中。宋代生齿日繁,对土地、林木资源难免出现过度开发之趋势,这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与生态破坏。可别以为只有今日的北京才有“沙尘暴”,宋代文献中即多次出现扬尘天气与雾霾天气的记录,严重者,“暴风起西北有声,折木吹沙,黄尘蔽天”。换言之,跟之前的任何王朝相比,宋朝人面临着更为迫切的环保压力,不能不更加重视环境保护。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宋朝“现代性”的表现,因为在“近代化”展开之前,人对自然的破坏力是非常有限的。  
  (选自吴钩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宋:现代的拂晓时辰》,有删改)
  1.下列关于宋代环保措施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朝重视环保,设置虞部,令其专门负责环境保护工作;设置“农师”一职,任职者能从技术方面指导民众种植作物、林木。
  B.宋朝制定一系列涉及生态环保的法令。宋太祖明令禁止猎杀青蛙、飞鸟等,这一法令大概是最早的“野生动物保护法”之一。
  C.宋太祖和谢德权都深知林木有巩固河岸、堤坝的作用,宋太祖令沿黄河、汴河两岸的州县多种树,谢德权派人在汴河两岸种树。
  D.宋真宗采纳了一位官员的建议,准许征调人员在官道两旁种植树木。这一绿化举措能增加国库收入,还能使路人免受暑热之苦。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宋代重视绿化,《清明上河图》即是力证。《清明上河图》中,都市内街道两旁、郊外道理两旁、汴河沿岸都是绿树成荫。
  B.曾游历中国的日本僧人成寻是宋代绿化工作成效的见证者,他乘船到汴河时,看到汴河沿岸杨柳相连、榆柳成林的景象。
  C.宋仁宗时,阳朔县令陶弼督促百姓在数百里官道两旁都种上了树木,其他郡县为增加地方政绩,纷纷效仿阳朔县的做法。
  D.《庆元条法事类》规定,地方官在任内积极植树造林应受褒奖;如果当地绿化面积减少,朝廷将依情节轻重处分地方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朝有禁止盗伐林木的法令,且法令严格。官方想砍伐木材以满足公共用途若未获“都木务”的采伐许可,也不能砍伐木材。
  B.宋代手工艺发达,人口增长速度快,这也带来空气污染,土地、林木资源被过度开发等问题,故宋代也比以往朝代更注重环保。
  C.“沙尘暴”并不是直到现在才出现的一种天气现象,宋代文献中就有关于“沙尘暴”的记录,沙尘暴无疑加重了宋朝的环保压力。
  D.宋代社会已具有“现代性”特点,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对大自然的破坏程度大于以前任何时期,扬尘、雾霾天气的出现始于宋代。
  二、古代诗文阅读(61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21分)
  4.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全都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2分)
  A.无能为也已何厌之有共其乏困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B.失其所与,不知日以尽矣秦伯说今日往而不反者
  C.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荆轲奉樊於期头函秦王还柱而走卒起不意
  D.图穷而匕首见皆为戮没设九宾礼于廷终已不顾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全部属于古今异义现象的一组是()(2分,任选其中一组即可)
  ①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②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③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④诸郎中执兵⑤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⑥左右既前,斩荆轲
  ⑦共其乏困⑧吾不能早用子⑨若舍郑以为东道主⑩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A.①③⑥B. ②⑦⑩C.④⑦⑧D. ⑤⑨⑩
  6.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词类活用类型相同的的两项是()(2分)
  ①函封之②皆白衣冠以送之③使使以闻大王④群臣怪之⑤共其乏困
  ⑥既祖,取道⑦邻之厚,君之薄也⑧且君尝为晋军赐矣⑨其人居远未来
  7.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以其无礼于晋②何厌之有③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④燕国见陵之耻除矣⑤给贡职如郡县
  ⑥父母宗族,皆为戮没⑦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⑧金千斤,邑万家⑨宁可以急相弃耶
  ⑩山峦为晴雪所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