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150字。

  《安东诺夫卡苹果》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了解蒲宁及其创作情况以及其在俄罗斯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2、阅读欣赏小说人物和环境和谐映衬的艺术魅力
  3、小说的象征意义的理解
  4、领会小说中表达的主题思想;分析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过程方法   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品的主题,人物以及结构和语言方面的特色。
  情感价值    理解蒲宁作品中所表达的对幸福的追求和对个体生命、生命与自然以及人类历史的深刻的思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我们刚刚学习了《炮兽》,感受到了雨果在场景描写中对人物形象的凸显和塑造。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安东诺夫卡苹果》(板书),看看作者伊凡•蒲宁通过他笔下优美的场景描写,展示出了怎样的俄罗斯田园风情。
  首先介绍一下作家作品: 伊凡•蒲宁(1870-1953),俄罗斯作家。生于俄国中部波罗涅日市一破落贵族世家。由于家境贫困,中学未毕业就步入社会。做过校对员、图书馆员、助理编辑等。曾受教于托尔斯泰、契诃夫、高尔基等作家,并为高尔基主办的知识出版社撰过稿。1909年被选为科学院名誉院士。十月革命爆发后,他持敌对立场,于1920年流亡国外,侨居法国直到去世。
  蒲宁的创作生涯始于诗歌。1887年开始发表诗作,1892年出版第一个诗集,1903年以诗集《落叶》获莫斯科学术院的普希金奖。193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二)读完这篇文章之后,同学们有什么感受?我们请几位同学来谈一谈。
  1、太长,没有什么趣味。——教师可追问:为什么你会觉得它没什么趣味呢?
  明确;文章似乎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情节。
  2、环境描写十分突出。——教师可引出蒲宁的创作风格:
  蒲宁的创作继承了俄国古典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是写作中短篇小说的高手。他的小说不太重视情节与结构的安排,而专注于人物性的刻画和环境气氛的渲染,语言生动和谐,富于节奏感,被高尔基誉为“当代优秀的文体家”。1933年,“由于他严谨的艺术才能,使俄罗斯古典传统在散文中得到继承”,蒲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二、 整体研读——本文作者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幅“俄罗斯风情画”,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图画内容。
  场景是小说最小的构成因素,而场景描写是场面描写和风景描写的合称。那么,这篇小说以什么场景为开头的?又是如何结尾的?
  明确:以欢快喜悦的丰收场景开头;以萧瑟荒凉的打猎场景结尾,最终更以一首悠扬而悲壮的歌谣作结。
  (场景一):苹果成熟的季节,丰收的田园景象。               苹果丰收图
  (场景二):农村当时富庶的景象,人们长寿、富足、心态平和。 庄园生活图
  (场景三):狩猎季节的休闲和热闹                           深秋打猎图
  (场景四):时世变迁,眼前荒僻、萧瑟和破落。             小地主生活图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