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7道小题,约7540字。

  高一语文开学测试题(10月19日)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国庆节的精神内涵
  国庆节作为我们伟大祖国的特定节日,其时间性内涵就是指1949年10月1日那个特定的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我们现在以阅兵、游行、歌舞等方式加以庆祝,记住并分享1949年10月1日那一天,我们的先辈们是如何欢欣鼓舞地告别了他们苦难的过去并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而想要全方位地分享和体验他们快乐的必要前提条件就是能够充分地体验他们曾经的苦难。勤劳、勇敢、智慧的他们长期追求自由、民主、独立、富强的道路,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农民起义和资产阶级改良与革命后,他们终于认识到,只有坚持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工农联合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政权形式,才是他们获得彻底的自由与解放的唯一出路;从意志考验上来说,我们的先辈们付出了无数的血的代价,经过一百多年的反复斗争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从情感体验上看,各民族各阶层的先辈们在长期的血雨腥风的反抗斗争中,结下了深厚的兄弟般的友谊。这些认知、意志和情感的精神结晶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最高实体的诞生,它是我们先辈们每一个华夏儿女一百多年血泪与智慧换来的成果,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民族文化和精神绵延的产物。
  节日的重要意义不仅仅在于对过去的那个已经发生的事情的回忆和纪念,更重要的是其对于现在和未来的精神意义。体验到了先辈们为新中国的建立付出了那么多的艰辛与代价,现在的我们就会由衷地记住并感谢那些牺牲的无数先烈们,就会自然而然地认识到“祖国”的神圣和伟大,就会在心里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效仿先烈和前辈们为祖国献身的冲动和力量,就会在情感上产生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认同感。这种认知、冲动和情感就汇成了一种当代的个人精神,这种精神促使我们每个人时时刻刻心怀祖国、心忧祖国,这就是一种“单一物与普遍物统一”的“精神”,透过这种“精神”,伟大的祖国就成了我自身的体现,祖国的伟大就是我自身的伟大,祖国的富强就是我自身的富强,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也就会产生为祖国的自由、民主、独立和富强而奋斗的强大的精神动力。
  这就是国庆节的精神意义之所在。在我们回忆与缅怀先辈们的丰功伟绩的庆祝中,我们分享了他们的快乐,体验了他们的痛苦,同时也继承了他们那种追求民主、自由、独立、富强的不屈不挠的牺牲精神和创造智慧,这种精神是我们形成强大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不竭的源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国家的凝聚力的现实体现,值得我们后人传承并继续发扬光大。
  1.下列说法不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是一种‘精神结晶’”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让我们的先辈们欢欣鼓舞地告别了苦难的过去并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是先辈们在革命实践中不断探索、认知和选择的结果。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是先辈们付出了无数的血的代价,经过长期艰苦斗争所取得的最后胜利。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是各民族各阶层的先辈们在长期反抗斗争中建立的深厚友谊的结晶。
  2.下列有关国庆节意义的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国庆节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对以往那个艰苦斗争过程的回忆和对革命先辈们的纪念,更在于深刻体验先辈们为新中国的建立付出的艰辛与代价。
  B.国庆节让我们在回忆和感激中认识到“祖国”的神圣,产生为国献身的冲动以及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认同感。
  C.国庆节给予我们的认知、冲动和情感汇成的当代个人精神,促使我们每个人时刻心怀祖国,心忧祖国。
  D.国庆节让我们每一个人把自己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产生为祖国的自由、民主、独立和富强而奋斗的强大的精神动力。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阅兵、游行、歌舞等庆祝国庆节的方式全面地展现了国庆节深刻的精神内涵。
  B.只要充分地体验到了先辈们曾经的苦难,就能真正领会国庆节对于现在和未来的精神意义。
  C.在回忆与缅怀先辈们丰功伟绩的庆祝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深刻认识国庆节的精神意义。
  D.先辈们不屈不挠的牺牲精神和创造智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后人传承并发扬光大。
  二.文言文阅读(共27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10题
  荆轲刺秦王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4. 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3分)
  A. 士皆垂泪涕泣(皆:都)              B. 又前而为歌曰(前:走向前)
  C. 复为慷慨羽声(复:又)              D. 终已不顾    (顾:顾及)
  5.  选项中的“而”与例句中“而”用法相同的一项(  )(3分)
  例句:荆轲和而歌
  A. 朝济而夕设版焉                               B. 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C.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进       D.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6. 对以上选段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 太子和宾客都“白衣冠”送行,说明这是非常悲壮的生离死别,以示任务重大和艰巨。
  B. “为变徵之声”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歌声,营造了悲怆的氛围。
  C. “复为慷慨羽声”由悲哀转向激昂,同仇敌忾,给壮士以信心和力量。
  D. 这个场面的描写,是全文情节的高潮所在。
  湖北省襄阳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10月月考数学(理)试题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 ,则 等于(    )
  A.2    B.3    C.2或3    D.2或4
  2.已知角 的终边经过点 且 ,则 等于(    )
  A.     B.     C.     D.
  3.已知函数 ,则曲线 在 处切线 的斜率为(    )
  A.1    B.-1    C.2    D.-2
  4.为得到函数 的图像,可将函数 的图象(    )
  A.向左平移 个单位    B.向左平移 个单位    C.向右平移 个单位   D.向右平移 个单位
  5.“ ”是“函数 是在 上的单调函数”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6.  的大小关系为(    )
  A.     B.   
  C.     D.
  7.已知命题 对任意 ,命题 存在“ ,使得 ”,则下面命题为真命题的是(    )
  A.    B.    C.    D.
  8.函数 的图象大致是(    )
  A. B. C. D.
  9.若函数 的图象关于直线 对称,且当 时, ,则 等于(    )
  A.     B.    C.     D.
  10.  等于(    )
  A.    B.    C.    D.
  11.设函数 ,若对任意 ,都存在 ,使得 ,则实数 的最大值为(    )
  A.    B.2    C.     D.4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