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k课件共18张,教案约8530字。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 教学目标 
  1.捕捉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对说明对象形成综合理解。    
  2.理解本文总分总结构对于表达说明对象与文章内容的意义。      
  3.领会本文为了更好地说明事理所运用的各种说明方法及其效果。   
  4.认识科学的“双刃剑”的性质和科学探究中的人文意识。   
  ● 重点、难点 
  重点:
  1.把握关键语句、关键词概括段落的中心意思。
  2.设计问题,在筛选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把握作者的逻辑思路。
  难点:科学的“双刃剑”性质和科学探究中的人文意识。
  ● 设计思想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是一篇学术报告。拟用1课时。作为说明文教学,主要考虑抓住两点:
  一、作为学术报告本文在结构上具有条分缕析,纲举目张的特点,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结构的总体框架,用提纲的方法把文章的主要内容筛选出来。
  二、《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介绍的生物科学工程,这是一个十分庞大而复杂的工程,但我们读起来却并不困难,主要是作者的说明语言,多用大众化、通俗形象的语言,注意运用适当的说明方法。
  ● 教学资源 
  1.资料辑录。
  杨焕明,1952年生于温州,1978年毕业于杭州大学。1988年获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医学遗传学研究所博士学位,1992年成为美国波士顿哈佛医学院博士,后在法国马赛免疫中心人类分子遗传实验室进行研究工作。曾先后在美国哈佛大学、洛杉矶大学加州分校攻读博士后。
  1997年任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学遗传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科院遗传所人类基因组中心主任,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国协调人,中国人类基因组计划秘书长,中国人类基因组多样性委员会秘书长。
  杨焕明教授与于军、汪建等创立华大基因中心,为中国争取了人类基因组测序1%的任务,并提前完成。2002年《科学美国人》把杨焕明评为年度科研领袖人物。
  2.杨焕明教授回答记者提问的谈话片段:
  (1)不久的几年内,人们将看到一份描述人类自身的说明书,它是一本完整地讲述人体构造和运转情况的指南,届时危害人类健康的5000多种遗传病以及与遗传密切相关的癌症、心血管疾病、关节炎、糖尿病、高血压、精神病等,都可以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另外,一个新生儿出世时,如果法律允许,他的父母愿意的话,可以拿到孩子的基因组图。这张图,将记录一个生命的全部奥秘和隐私。它不但能显露出这个孩子成年后,是不是一个色盲,大概长多高,会不会秃顶、发胖,还可准确地告诉父母:是什么病,会在什么时候可能要这孩子的命。
  (2)人类所有的疾病在某种意义上都是基因病,“病不病”的可能性,在孩子出生前就已绘在基因的蓝图上了,因此,父母可以在孩子出生前,要求通过遗传分析进行风险预测,因此生个健康、聪明的宝宝不难。至于生个最漂亮的宝宝,技术上可以做到,但不能这么干。
  将来,测一个人的全部基因序列不那么昂贵时,看病就方便多了。把人的基因图记录在一个光盘上,诊断时,医生先打开光盘,首先检查几个可能的“候选基因”,并把重要区域、重要基因、重要位点搞清楚;再看看需要注意什么,因为基因组的“情况”不同,某种药物有人用就灵验,有人用就不灵验,甚至会有生命危险,针对个体差异,医生开出“特效药”就行了。
  (3)要不了多少年,人便可以根据“基因图”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使自己处于最佳的生命环境中,这样活150岁不成问题。现在,科学家已经可以拨动人体的生物钟,如果“生物钟”问题攻克了,人可以活到500岁。当然,科学的发展要有利于人类的进步,人类过于追求长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